07 抓阄
7抓阄
约一个月后,雁门关外的一个小镇边上的农家里。
来自李家的十人与长孙家的九人,正兴高采烈地进进出出的忙碌着,准备今天晚上为李世民与其未婚妻子行礼。那长孙家的九人,自然就是跟随着世民的未来郎舅长孙无忌从长安到太原去的仆从,而李家的十人则是世民从太原带出来的与他平日最是亲近密切的好友,本是大伙儿一起到长安去迎亲的。
不知内情的人可能对此情景会感到甚为奇怪。其一,长孙家到太原去的不是有十名仆从吗?怎么现在只有九人了?原来其中一人就是新娘长孙小姐,她此前悄悄地扮作她哥哥无忌的书僮,为的是就近地观察世民这未来夫婿。这时她已向世民表露了她的真实身份,回复了女装,自然不便再扮作书僮混在长孙家其余那九名仆从之中,而是正与哥哥无忌待在一起。
其二,世民与无忌一行不是该到长安去迎亲才对吗?即使长孙小姐女扮男装的身份已经表露,也不必急于马上就行礼成亲啊。再说,为什么世民他们会跑到远离长安有千里之远、方向更是南辕北辙的雁门关外呢?
此事就要追溯到十几天前了。其时世民与无忌一行从太原出发,本来是往长安的方向而行,却在汾水边上捡到绑在木头上的一份诏书。从诏书上他们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皇帝杨广带着一大批皇室、朝臣巡视北疆之际,突厥悄悄发兵欲施偷袭。皇帝虽然及时得到消息而就近躲进了雁门关内,突厥却也把雁门关重重围困,以致消息无法传递出去,以致要这样把诏书绑在木头上投进汾水之中往外传送消息。
世民虽是捡到这诏书,但诏书上的文字已被水侵蚀,不能确知其真伪。他当机立断折向雁门关的方向探查真相,路上遇到了从雁门关突围而出的二公主,从她口中确认了皇帝被围之事。于是他一面遣无忌领着长孙家的仆从拿着二公主带出雁门的完好无缺的诏书前往长安、洛阳一路传递勤王的旨意,另一面他自己则领着太原来的十人保护着公主前去隋军就近的驻地,向负责统兵的云定兴将军求助。(wwW.广告)当时仍扮作书僮的长孙小姐坚持跟在世民身边,帮忙出谋划策。
此后的十几天里,世民、二公主、女扮男装的长孙小姐与世民这来自太原的十名朋友历尽艰险,终于到达云定兴军中,说服了云定兴发兵勤王,并一直坚持到洛阳的大军随无忌及其余九名仆从赶来雁门关。
在此期间,世民对长孙小姐的聪慧多谋敬佩有加,却也禁不住为坚强勇毅不让须眉的二公主而倾心。长孙小姐见之黯然,在哥哥无忌的劝导下虽向世民表露了她的女儿身的真相,却仍以为世民对她无心而决然离去。
世民惊觉未婚妻子就一直在侧,为表别无他意,一面立时归还了二公主曾赠予他的玉兔,一面在离雁门关不远的这个农家之内布置新房,挽留下途经的长孙兄妹,当晚就要在此处与长孙小姐成亲。
就是这样,一番曲折之后,如今来自李家的十人与长孙家的九人便在这农家里进进出出的忙碌不休,为今天晚上世民与长孙小姐的成亲而做着各项的准备。
虽是事起仓促,那农家也甚是贫穷,可谓家徒四壁,可是李家与长孙家合起来有十九人之多,再加上一切尽量地化繁从简,于是众人忙乎了一个时辰之后也就已经把新房及作行礼之用的厅堂布置得差不多。
但婚礼所需的物事还是有不少在这农家之内无法备齐,只得到附近的一个镇子上去采购。世民所骑的那匹“白蹄乌”跑得快,便都由他前去,那一天里都不知道已来回地跑过多少趟了。这时,他为着发现又缺了什么东西而跑镇子上去买,他从太原带来的十名朋友在农家里却已把手头的事情办得差不多,都闲了下来,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聊着这一场匆匆忙忙的婚礼。
那十人之中,有一个是世民的小舅舅,名为窦琮。这时他忽然神色一肃,压低声音,道:“成亲的事,我们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可是有一件事,你们好像都忘了呢。”
众人听他这么说,忙都纷纷问道:“是什么事?”
“就是要有一个成年男子,去教世民行房之事啊。”
众人一听,霎时你看看我,我又看看你,脸上的神色又是古怪又是好笑。
按说,男女成婚之夜前,确实是需要由双方的亲人各自教导行房之事。本来世民如果是按原定的计划到长安去迎亲,那里有他的大哥建成在,这类事情自然由建成来负责。可是现在他突然就在这雁门关外行礼,远在长安的建成当然帮不上忙了。
十个人面面相觑了一阵子,其中一人道:“窦公子,我们这十人里,就只有你是二郎的亲人,论辈份还是他的长辈,这事情应该由你来做吧。”
窦琮却耸耸肩,道:“我跟世民虽有舅甥之亲,但其实他平日跟我并不特别亲善,跟我还不如跟你们的关系密切。这种事情也不一定是要亲人来教的,你们和世民都情同手足,甚至比兄弟还亲,还是你们来做的好。”
又有人说:“二郎年纪说小也不算小,这种事情他应该已经做过了吧?还用我们教吗?”
窦琮笑咪咪的道:“瞧,我就说你们比我还了解他嘛。我都还不知道他懂不懂这种事哩。你们经常和他出双入对的,他去过什么地方,都做了什么事情,你们都该知道了吧。是谁把他教坏的?”
众人嘻哈大笑,都纷纷摇头摆手,坚称自己绝对没有带过世民去那些风月场所。
这样扰攘了一阵子,窦琮咳了一声,清了清喉咙,道:“好了好了,我们就不要只顾着玩闹说笑了。不如这样,我们来抓阄,抽中的人就负责这事。世民若是已经懂了,跟他一说,他自然就明白,那人跟世民之间说句笑就完事,也省得我们一大帮人的去问世民,让他好生尴尬;若是世民还不懂,那人好歹尽一尽朋友之义,教导一下世民就是。怎么样?”
窦琮话音刚落,段志玄却连连摇手,道:“不行不行,我可不懂这种事情,如果是抽中了我,那怎么办?”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纷纷伸手去摸段志玄的脑袋,道:“原来小段你还是个纯洁的娃儿啊。”
段志玄脸红过耳,嘟囔了几句什么,声音却都淹没在众人的取笑声中。
窦琮忍着笑,道:“好吧,小段还不懂这事,他就不用参加抓阄了。还有谁是不懂这事的?赶快现在就声明,我们把他排除在外,否则等会儿抓完阄了,可就不能再以这个借口不肯负责这事哦。”
众人又爆发出一阵笑声。有人道:“窦公子你这嘴巴可真够阴损的。这里除了小段比二郎才大上一岁,年纪还太小了一些之外,我们其他人都是二十多岁,甚至有三十多岁的了。这么一把年纪都还不懂那种事,这不是笑话我们无能么?”
在众人这一片笑声之中,刘弘基却暗暗流了一脊背的冷汗。他比世民年长十七岁,今年已是三十三了,在这些世民的朋友之中算是年纪最大的,因此平日大家都叫他“弘基大哥”。可是他少年时只乐于交结游侠,固然是不事家产,就是女色方面也毫无兴趣。此后家道败落,更是没有财力去娶妻,不但终身大事一直就这样耽搁了下来,就连男女之事也至今是一窍不通。若是放在平常,他倒也并不忌讳自己对此一无所知,但刚才段志玄那小毛头已被取笑了一番,窦琮又是个生性唇舌刻薄之人,在众人这笑成一团之际,他竟是接连张了几次嘴巴,都说不出自己跟段志玄一样不懂这种事情的话来。
他这样迟疑不决,时机可谓稍纵即逝,窦琮已在众人的笑声震天中撕下了一张纸,裁成九张大小一样的小纸片,在其中一张上画了个圆,其余八张上画了个叉,然后把九张小纸片都团成一团,混在一起,道:“笑够了没有?笑够了就赶快来抓阄。世民到镇上去买东西也有一段时间了,随时就会回来。若让他一回来就碰见我们在抓阉抽人去教他行房,只怕反过来是我们要给他笑红了脸啦。”
众人又是笑得前仰后翻,于是纷纷伸出手去抓起桌上的一个小纸团。到此境地,刘弘基也只好硬着头皮、咬着牙关伸手去取了一个小纸团,心里暗暗的安慰自己:“有九个人那么多,总不会那么巧就是我抽中吧。”
接下来,就是众人各自展开自己的小纸团,脸上露出的神色各各不同――有人一看就大叫一声:“他娘的,老子运气一向就是差!”把画着一个叉的纸张往桌上一掷,一副大失所望、遗憾已极之态;有人就如窦琮那样笑吟吟的把画着叉的纸片摊放在桌上,一副风清云淡、不以为意之色;也有人笑得很诡异,引得旁人强行抢过他手上的纸片张开一看,然后气咻咻的道:“什么啊,原来你也没抽中嘛。”……
这里面只有刘弘基一个人,心儿咚咚乱跳、满额尽是冷汗地颤抖着双手把纸团一展……然后傻了眼。旁边的人探头往他手上的纸片一望,爆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惊叫:“咦,弘基大哥,原来是你抽中了啊!”
后记:
1、这一章的风格很怪异吧?前面是补述《大唐女儿红》(又名《李世民情史》)里的相关情节,后面却搞笑至极~~~~
2、诺诺看这章的初稿时说,怎么觉得世民的这些朋友好像都对世民“居心不良”似的?呃……这个……那个……嘛……其实是读的人自己心理作用啦~~~~爆!再话说,刘弘基满心以为九个里抽一个,大部分可能性是不会抽中他滴~~~可惜他不知道他是偶这篇小说里的主角,因此他抽中的可能性绝不是九分之一,而是……100%!(再爆~~~~~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