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传国玉玺
声音越来越刺耳,犹如阴鬼索命,让所有人不由自主的头皮发麻。战士们立刻将子弹上膛,警惕的盯着死尸。
瞬间,声音由死尸转移到四周的白雾中,而白雾也随着声音的不断增大,一点一点的向他们压迫而来。
在白雾里,他们看到隐隐约约有一层黑色的雾在翻卷。
就在这时,死尸不见了……
说到这里,大校再次打开了文件夹,不过他犹豫了一下,又将文件夹合上了。为了掩饰他刚才的行为,他点燃了一根烟,深吸了一口,又重新开始了讲述。但是大校这次的讲述并不完整,中间的很多事情都被他有意跳了过去。
尽管林教授心中有诸多疑问,毕竟刚才宣读了保密条令,再加之又是军方委派,所以没有往下追问。更何况,他正处在审查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经过历史学家的研究,发现山洞中的古墓是一座蒙古贵族的陵墓,并且陵墓和成吉思汗陵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找到成吉思汗陵,必须先找到此陵墓。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当年,在战争最为紧要的时刻,动用有限的战争资源挖掘此陵墓,尤其动用唯一一架Ki91轰炸机将墓主人的棺材运回日本本土。不知道什么原因,Ki91轰炸机中途坠落了。
不过,据可靠消息,某些对成吉思汗陵蠢蠢欲动的境外势力和盗墓团伙,一直在煞费苦心地寻找东北地区的蒙古贵族陵墓。甚至某些国家,直接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向当时困难的中国提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以谋求合作,一起寻找东北地区的蒙古贵族陵墓。
面过他们不轨的想法,高层领导只得将陵墓的消息完全封锁,并且将原本地质研讨小组对东北地区制定得八个勘探区,扩展到第九个勘探区,把本不在谈论范围内的这一地区包括了进来,就是为了这个山洞中的古墓。
突然,一个战士慌里慌张的冲了帐篷,由于过度紧张,他甚至忘了喊报告。
大校看到慌张的战士,似乎明白了什么,立马跑出了帐篷。
不明所以然的林教授也跟了出去,他惊讶地看到地洞就像喷泉一样,在往外喷浓浓的白雾。地洞上的升降机和起重机都被白雾喷的很高,然后重重的摔在地上。
“立马保护林教授离开这里。”大校紧张道。
一切都晚了,白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填满了整个山洞,将林教授他们包裹在了其中。
林教授在白雾中闻到了一股血腥味,这让他有一种恐惧感,情不自禁的喊了几声“大校”。可是,他明明感觉到有人就在他附近,四下里却没有一丝回应。
就在这时,他隐隐约约看到有一个在向他走来。他越想看清楚向他走来的人,眼睛的视线却越模糊。
一瞬间,他的眼睛变得清晰无比,终于看清楚了正向他走来的人。
那人竟然是他“自己”!
林教授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自己”,而“自己”也做出了同样的表情,仿佛此刻他正在照镜子一般。
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感到一阵眩晕,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也不知道昏迷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林教授听到了开门关门和脚步声,然后隐约看到面前站着一个陌生的黑影。那黑影弯下腰附在他耳边轻声道:“传国玉玺在古墓中丢失了。记住,你一定要把它找回来,它是打开成吉思汗陵的关键。”
林教授潜意识里感觉这个声音非常熟悉,好像在哪里听到过。他拼命的想张开眼,想看一看站在自己身旁的这个人到底是谁?但他的眼皮却有千斤重,怎么都张不开。
这时,他脑海深处传来了儿时父亲对自己谆谆教诲的声音。是父亲的声音,他一下子清醒了过来,发现身边没有任何人,也看清楚了周围的一切:他正躺在医院的病房里,病房门紧闭。
难道刚才的一切是自己昏迷时的幻觉?父亲不可能会出现在这里。传国玉玺早已经丢失,也不可能和成吉思汗陵扯上任何关系。
据说,传国玉玺是由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的和氏璧制成的。战国时期,和氏璧辗转到赵惠文王手中。这件事情让秦昭王知道了,便派遣使者对赵惠文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这也就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完璧归赵。秦国经过几代的奋发图强,到了嬴政时期,最终灭掉了赵国,将和氏璧抢到了自己的手里。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将和氏璧制造成了御玺,也就是后来的传国玉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秦王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刘邦据此称帝,御玺成为“汉传国宝”。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传国玉玺辗转到孙策、袁术等人的手中,一直到五代十国之后,传国玉玺不知所踪。在汉人的史书中,再也没有了它的消息。
想着想着,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林教授不由的伸了一个懒腰。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路灯灯光透过窗户将他的影子投射在了墙上,但在他的影子后面还有一个人的影子,那个影子一动不动的站在他的影子后面。
林教授楞了一下,然后转头看向左右,没有发现任何人。他以为自己最近太过于紧张,出现了错觉,或者其他灯光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到了墙上,就像平时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时,多个灯光照射自己,在地面上往往看到几个自己的影子。
于是,林教授又伸了一下懒腰,但他影子后面的影子还是一动不动。此时,他明白了在他的病房中还存在一个他看不见的人。
这简直让林教授细思极恐,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你身边站着一个你看不到的人,你不知道他的存在,反而他可以窥视你的一切小秘密。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