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火器逞凶
呜呜……
悠长苍凉的攻城号角声响彻大地,襄阳城十万军士心中一紧。
来了!
那些久经沙场的百战老兵尚且还能保持镇定,那些新招募的新兵蛋子额角见汗,不自主的握紧了手中兵刃。都将视线有意无意的看向城头,那几道镇定如初的身影。
仿佛只有看见他们,才能让自己内心恢复暂时的平静。
主帅乃军中之魂,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鞑子军中,旌旗招展,杀声震天而起。
“杀!”
密密麻麻的蒙古大军黑压压一片,如同一张席卷大地的布帛。既保持阵型又保持速度的向襄阳城冲杀而来。
“床弩,准备!”
李靖镇定下令,城墙上一排排床弩准备就绪。
“放!”
咻!
无数床弩劲射而出,床弩乃是当世第一远程兵器。有效杀伤射程达到一千多米,此刻作为守城方,乃是自上而下的俯冲之势,杀伤力更为强大。
冲在最强方的蒙古兵立刻栽倒一排,继而又被后边赶至的战友碾压成碎肉。
战争,这只吞噬了无数人命的巨兽,终于张开了他狰狞的血盆大口。
李靖计算着敌人冲锋速度,再次命令床弩准备。
就见蒙古军中,投石机已装填完毕,一颗颗裹着桐油松香的燃烧巨石向襄阳城飞来。
负责装填床弩的士兵心中大急,惶惶然想要躲避。
“别怕,咱们襄阳城高墙厚,鞑子的投石机准头又奇差,打不过来。”
郭靖沉声安慰。
现在的蒙古攻城投石器没有经过阿拉伯人的改造,远远没有达到在进行远程打击掩护的程度。
果然不出郭靖所料,那些飞来的火焰巨石在距离襄阳城不足三十米的距离便后继无力,软踏踏的打在城墙上,只能激起点点尘埃,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杀伤。
就算有一两颗能飞抵城头,又因为准心奇差,往别处飞去。
一轮投石下来,只毁掉了一张床弩。
“继续放!”
又是一批蒙古兵被射杀在地。
此时的蒙古兵锋,已经缩短到了八百米。
李靖让人继续充填床弩射杀,然后回身喊道。
“陈敬先何在?”
“末将在!”
从李靖身侧走出一人,身高七尺,鼻头微红,似乎颇善饮酒。来人朝李靖一礼,正色道。
“将灭虏炮给我拉上来。”
陈煊差点被李靖这一句话弄得笑喷出来。他突然想到李云龙的‘意大利炮’,不得不说老司机的思维好发散。
陈敬先领命下去。
“李将军,这是何人?”郭靖不由问道。
他从来没见过这叫陈敬先的人,不知从何而来。
“还记得当日郭大侠曾给我提起过的陈规吗?”
黄蓉笑着接话道:“想必这位陈敬先便是陈规后人了?”
李靖道:“黄女侠慧眼如炬,陈敬先正是陈规后代子孙。他熟读先祖典籍,因喜饮酒且不善杀伐,在行伍中郁郁不得志。机缘巧合之下被陈兄弟发现后,带到了我这里。
我让他发扬所长,开发火器,这‘灭虏炮’便是其一。”
郭靖道:“难怪李将军曾让我多多找来硝石硫磺等物,却是为此。”
李靖点头不答,很快,早已准备好的一百多台‘灭虏炮’就被陈敬先带了上来。
所谓灭虏炮,其实不是如后世一般的火炮。整个造型如同一架迷你型的投石机,约莫一张门板大小,每个炮上都装有一颗成年人人头大小的黑色圆球,鼓鼓囊囊的,不知由什么材料制成。
李靖命陈敬先将灭虏炮推倒城墙上,一字排开,替换下笨重的床弩。
“这就是灭虏炮?”郭靖疑惑道。
李靖笑道:“正是!”
说着,不理会一众人的疑惑,给陈敬先示意。
但见陈敬先盯着远处越来越近的鞑子军,计算着射程,只待敌军已经来至一里以内,突然下令道:“点火!”
那些经过专门训练的兵卒从将那黑色圆球一翻,从底部摸出一根引线,将之点燃。
“放!”
一百多颗鼓囊囊的黑色圆球同时飞向天空,借着三十来米高的城墙的俯冲之势,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砸进了欺近的鞑子军中。
砰砰……
不似后世一般的爆炸轰鸣声,而只是传来声声不甚清晰的闷响。
郭靖还在疑惑这种威势不足的火力能否对敌军产生打击的时候,就见敌丛中,冒出一团团青黑色的烟雾,那些被包裹在烟雾中的鞑子军,只是几个呼吸间,便口吐白沫翻倒在地。
蒙古军队从未见过如此情形,出现了小规模的混乱,突进速度大减。
“这是……毒烟球?”郭靖大感惊疑。
毒烟球在北宋年间就已产生,只是受限于当时技术手段,无法远距离引爆,因此无法大规模运用在战争当中。
这陈敬先天纵奇才,胸中早有优化毒烟球的腹稿,只是不被上官重视。今遇见李靖这个伯乐,立刻大放异彩。
毒雾之中,不断有敌军死亡倒地,这种大规模生化武器一轮齐发,起码毒死了鞑子千余人。
黄蓉看得美眸中异彩连连,大叹:“陈大先生这一发明,当真震古烁今。”
陈敬先连到不敢当,接着又命士卒再发射了几轮。
这次蒙古大军有了防范,收效并不如先前那般大。饶是如此,也毒死了他们三千人左右。
“靖哥哥,你那十八式降龙掌今日恐怕是保不住了。”
黄蓉笑道。
郭靖却不似她那般乐观,沉声道:“这不过是仗着地利优势对蒙古人造成了打击,等他们兵临城下之时,恐怕情况不容乐观罢。”
黄蓉道:“靖哥哥切勿妄自菲薄,你且瞧那边。”
黄蓉一指远处,就见陈敬先又带着一队人上了城墙,每人手里拿着一根长竹竿,竹竿尾翼上支着一根如‘灭虏炮’那般的引线。
陈敬先撤下已经发射得差不多的‘灭虏炮’,换上这些手拿竹竿的士卒,每个墙墩缝隙处各安一人。
这时候,蒙古大军已经来到两百米之后,眼看就要杀至城墙底下,攻城梯,破城锤,已经运送到了前方。
“准备!”
陈敬先当即下令,两百多名同时点燃引线。
“放!”
轰轰轰……
这次声音比那‘灭虏炮’大得多,只等震天的轰轰声响起,这次竹竿的口子处突显火舌。
一枚枚弹丸从其中发出,射向城下敌军。
突火枪!
正史上1259年的发明,也是在今年,终于绽放出它应有的光辉。
前排的敌军应声而倒,本来突火枪威力与准头比之弓箭差距不大,甚至因为材料技术的落后,正史上根本没有大规模运用到战争上。
但这陈敬先确实厉害,不但增加了突火枪的安全指数,威力和准头也在他的改造下呈几何倍上涨。
一轮射完,陈敬先立即下令原先的二百余人撤下,由身后早已准备就绪的士卒顶上,接着又是一轮齐射。
鞑子的兵锋顿时受阻,两百米的距离如同一道天堑,如何也不能迈进。
当天部队损失惨重,陈敬先十数轮齐射下来,又是一千多人倒地。
突火枪的阻击威力不是灭虏炮能够比拟的,越靠得近杀伤力越大,鞑子兵顿时裹足不前。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