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浮生一梦
第十三章浮生一梦
张洋为了快速检索到所需要的资料,不得不又回到第七楼门口,来找关志勇。
只见关志勇闭目懒躺在斜背椅子上,慵慵懒懒,不时还咂咂嘴,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好事。
“关兄,吾欲在楼内寻访适于文种剔抉者修炼的典籍,不知那里可以查到检索纲目”?
张洋走到关志勇身边,低声问到。
“嗯……嗯”
只听得关志勇不清不楚的嘟囔了几下,毫不理睬张洋,一翻身,给了张洋一个大脊背。咂咂嘴,又睡去了。
张洋见这样子,知道关志勇有意为之,装睡不理是在故意为难自己。想到这次程申的佩授借用天数有限,和这个夯货不值得浪费时间。
当下张洋大袖一扫,懒得和关志勇多说一句,转身回到藏书阁一层。
张洋决心靠自己来推算藏书阁的编码条纲,暗想,此非托大,凡书阁藏书,编码条纲必有规律。编码条纲这事自己在家中做过多次,家中藏书三万多册,重编和修改乃纲举目张之事。
此地虽大了十数倍,但一门清,万法通,有何难处!况且今后少不得来此,难不成每次都要低声下气去求那个夯货!
说干就干,张洋先数清一层纵、横的各排书架数量,得纵横各十九排;然后每排每层取书三本,记下其编号,按照书脊编号分列归纳,得出纲、类、集、卷、册条目最大统计值,共得总纲七、分类五十六、分集七百六十二、各卷二千四百二十六,单册最大值则为八万四千五十九。
张洋据此数值,推算出纲、类、集、卷、册条目所在基本位置,然后除去山川地理、条令法度、人口户籍、物产货殖等暂不需要总纲,留下修炼典籍功法总纲。
然后精确修炼典籍功法总纲各排书架所在位置,进而故技重施,搜捡取样,确定了秘药炼制、神兵冶炼、军阵策略、阵法器械、修炼功法等不同类、集、卷、册条目位置并进行筛选。
分拣完整个一层书目,只花了张洋一个半时辰。
张洋暗暗记下相关位置,随即上得二层楼阁,有了一层的数据与经验,张洋发现二层典籍功法存放与一层基本一致,只不过级别上高一等、内容更详细。直至查验到到九层,更是确定的这个判断。
通过简单的翻阅,张洋发现四层以上的典籍功法大多属于御地境层次,相当于道门金丹境,现在与自己距离过大,无须多操心。
张洋当下沉下心来,在藏书阁三层以内仔细寻找、翻阅有用的典籍功法。
《破风十三拳》,练的筋骨粗大,拳如面盆?!太过刚猛,略过!
《金风炼体诀》,十年入门?太过漫长……啊,童子之身才有效,坑人呀!
《地峰三十六剑》,剑成锐不可当,如山峰临头,一峰险过一峰,三十六峰齐出,极天境难挡!咦,这个好呀!……嗯,残篇!对应的地峰剑铸造方法遗失,疑为流落道门洞天福地。哎!
《翻天刀法》,刀成七十二式,练成可荡气绝云,一刀裂碎空间,哇……,御地境之上才可修炼,可恶!
《蹈海神功》,借水原力催动,可发挥三倍以上攻击力,不错呀!嗯,须海中精怪与人类混血方可修炼!噗!
《血魂印》、《玉峰暗刃》、《混天棍法》、《圣王乾坤掌》、《游龙身法》……
藏书阁不愧是郡中排前三位的藏书之地,张洋被接连不断的秘籍功法晃瞎了眼。
“震惊,啊……呸!是镇定!我要镇定!”
张洋不得已暗咬自家舌尖,硬是压住险些惊喜至狂的心情。暗道,别急、别急,这些龟孙的功法一个也跑不了,先找修炼功法,法术乃小道!
《浮生诀》,凝练的信力精纯无比,且法力善隐匿,让别人看起来飘忽不定,如面对虚无缥缈的人生,不易被人察觉且交手时多有无处着手之感,对敌先胜三分。
定了!就它了!
张洋经过比对挑选,最终选定了这本《浮生诀》作为自己的主修功法,对这种虚实相间的功法自觉颇是契合。
藏书阁每层都在阁楼四周设有舒适的阅读区,今天没看到有其他人,张洋就拿着这本《浮生诀》到借阅席那边,随意找了一座位,坐下来仔细翻看起来。
《浮生诀》是七万年前皇族中的庸瑜亲王所作,庸瑜亲王当时乃是越章境高手,也是文种剔抉之人,道德文章到现在流传也是甚广。
庸瑜亲王结合自己经验和修炼体会创造了这本修炼功法,原本为皇族修炼秘诀,因其晦涩难懂,少有人能练成,渐渐被降低密级,列入到五品衙门典籍功法藏品范畴。
《浮生诀》首先详细说明了文种、武种与神佛道修炼的区别,这大概因《浮生诀》的创作时间在是开朝之初,神佛道修炼仍是主流,故而需要着重说明这部分,以正本清源。
其后待神佛道各守山门不再主动入世,关于文种、武种的修炼已经成为正途,相关神佛道修炼异同之辩也多不再提及,而这部分,恰恰是张洋最为关注的,也是目前选取这本修炼功法时考量的原因之一。
《浮生诀》开首的“统篇”,详细说明了道家修炼与文种、武种修炼方式的区别,指出道家修炼是引灵气入体,但天地灵气不能直接被人体炼化吸收,因此道家根据修炼经验,总结出三条修炼之路。
第一条是丹道周天之法,道门修炼今此仍以此法为修炼正宗,占据道门修炼主流。
丹道周天之法是化身为炉,以天地灵气为主,兼吸天地其他精华,用自身体内五脏精气、神魂魄力、骨血精粹,以自身意念为牵引,以任督二脉为核心,以神魄为楫,以血骨为舟,身精与外气合练,融合天地灵气精华,凝藏法力于丹田,凝成道门法力。
第二条路是经脉周天之法,虽然也是讲求凝结金丹,但修炼方式与丹道周天完全不同。讲究神与气合练,神与脉相和的照法,讲内视,不以意念引导,而是顺其自然,念随气动,亦步亦趋,以经脉为舟,练就奇经八脉,最终法藏丹田。
第三条路是意念周天之法,这种道门修炼之法不讲求结丹,也无须结丹。此法讲究虚极静笃,心猿不驰,意马不奔。不讲求引导天地灵气及精华入体,而是要以自身意念在体内大、小周天穴位经脉内运转,引发修行者自身体内的混元气,并通过修炼将混元气逐步壮大提升境界。意念周天之法道门大多数的认为不外引天地灵气精华入体,难以修成,修炼的人已几乎绝迹。
庸瑜亲王认为道门这些修炼之法乃大缪,其中丹道周天之法、经脉周天之法绝对是错误的,这是以身为药,将自己作为了天地的补品,好似将自己当做天地间燃烧的蜡烛,不断燃烧自己精、气、神、血,将自己融进了天地,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给炼没了。
至于意念周天之法,庸瑜亲王认为其立意在道门法途中最贴近修炼大道,但仍未有窥得见修炼的本真之法,混元气是什么,道门自己都说不清楚。
世间凡夫俗子因无法引灵入体、沟通天地,大多修炼图便宜去意念周天之法,谓之外家内功之流。彼辈虽能借此强身健体,但终与修士的修行渐行渐远,最终沦落成凡间武功,道门中反而没人去修炼了。
根据道门修炼之法的源头理论错误,庸瑜亲王认为修行者首先要立心,即在修行之初要确定自己在天地间的位置,是从属于天地,受天地规则支配,将自己归化于天地规则之中,最终化为天地之物,还是确定自己是独立于天地的存在,有自己的意念神魂归属和行为准则。
将人视为天地之灵,独立于天地,与天地并处宇宙,这是圣王修行之法的核心和根本大道,开朝圣王曾著有《易传》典籍,内有文曰: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庸瑜亲王秉承圣王这个立道之本,进而阐述了文种、武种的修炼之途,即以文、武两途确立人道根本,为人道立心,确信并确认自己在天地间的所在,知其所在,可知其所为,以人道苍生信力凝化天地灵气精华为自己的法力,藏于己身,混而同治,为人道修炼正途!
“此言大善”!
张洋读的喜不自禁,字字句句仿佛直中心神,无不契合,心下对庸瑜亲王的分析阐述佩服之至,暗想:
道家因循为用,时变为守,视人与万物为一同,不为人先,不为物后。
其认为天地规则乃至理,人当守其时而顺其意,以无为为有为,这岂非将人道终归泯于天地,则人道何存!
人族先祖战天斗地,筚路蓝缕,创建人道何其艰辛,百万年来方有今日之局面。倘若依照道家“治人事天”之念,认为“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念虚词伪饰弃人族百万年苦争,人可无欲无求亦无人道之争。退返上古,披毛戴甲,率性而为,人与妖禽何异!
盖人道不存矣,则不争其道也,
道家之言,其言烁烁,其心漂测,秉持人道不足多矣。
道家修炼亦是如此,不求向天地证己道,反而求己身去证天地,缘木求鱼,所谓修行,净是镜中花、水中月,不可得也!
道家将五脏精气、神魂魄力、骨血精粹融入天地之灵,根本不是炼化天地之灵气,而是被天地之灵气炼化了!以身为药,药尽丧人,以神魄为楫,以精气血骨为舟,化为了天地的补品,自绝于人道正途。
道家所谓飞升,只不过是将人族本质,“本真之我”给炼化没了,失去了“本真之我”,自然就不再是天、地、人三才相持相依,会被天地排斥,也就是被天地当成垃圾排出去了。
道家修炼之法,错误可笑之极,竟然将“飞升”当做修炼追求,力争将自己之所以为人的本真炼化掉,力争成为天道、地道、人道三者共同的垃圾,难怪飞升者从来不回来,原来是天地人之间已经没了他的位置,谁会将自己拉的屎再吃回来!何况这屎早就凉透了!
张洋想到这里,不禁哈哈大笑,手拍着《浮生诀》,笑得气喘不已,难以自制,连声笑道:
“浮生一梦!浮生一梦!
庸瑜亲王,你真是个厚道人!”
(本章完)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