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外围搜救开始
呐喊声
是夜,云卷云舒,天空中的明月绕云穿雾,挂在了一颗老樟树的树梢头上。一只黑色的乌鸦,瞪着一双金黄色瞳孔的眼睛,不停地来回转动,像死神般审视着这夜里的一切的动静。
10月份的天,秋冬的寒气开始来袭,再加上之前下过雨,半山上清风徐徐显得有些冷。季东林里面穿了件保暖衣,外面披着一件有些单薄的考古工作服外套,心急如焚,却又面不改色。
尽管他眼神里有些疲惫,但大脑却非常清醒,外套下的轮廓依旧毫无保留的显示出他壮硕的身形。
他走在队伍的最前头,背着一个登山包。左手拿着木棍火把,右手拳头握着一把锋利的劈柴刀,给所有人开道。
他一边走,一边眼睛四下张望,生怕自己会有什么遗漏。一边尝试拨开前面的茅草和灌木,不好拨开或者带刺的一些植被他索性横竖就是一刀,咔嚓咔嚓,快砍之下,顿时草树枝叶四下飞溅,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没有能够幸免的。
“黄书书,宿九五,听到回答我,我是季东林呀”一声略带沧桑的呐喊惊雷般打破了这半山的宁静,是季东林的吼叫声。那声音带着浓浓的情感,似乎非常渴望有人能回答,让人听了有些生疼。
搜索队其他人似乎被这呐喊声感染
“黄书书,宿九五”“黄书书,宿九五”
“宿九五,黄书书”“听到请回答”
随着季东林的喊声,其他人也开始了呼喊起来。
然后便是一声声的呐喊声,一声声的呐喊声的回声在半山的空谷里传响,此起彼伏。
这人群的走动呐喊的声音,砍拨树枝的声音,还有每个人手上火把的光亮和闪动,惊起了一片片本来休憩的鸣鸟,拍着惊慌失措的翅膀,留下一阵阵略带悲伤的鸣叫。那鸣叫就像那喊了大半天都没有回应只有回声荡漾的寂静。
浩子王
和季东林并驾齐驱的是考古队队长王浩,是田园和野外考古非常经验老道的人物。人称浩哥,曾经参加过三星堆古蜀文化考古,秦始皇兵马俑的野外考古,南海沉船1号考古等很多国家级重点考古项目,业内给了他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叫做“浩子王”,也是季东林的好朋友之一。
王浩同样是长得人高马大,1米83的个子,看不出实际的年龄,但让人感觉此人孔武有力,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他手里的青筋爆出,握着火把的手也是布满了剪过的厚实的老茧,一看上去像是电视上的特种兵一般,短而犀利的头发,一副百毒不侵毫无风波的淡定神情。
他砍动的速度比季东林还要快,但那声呐喊声,让他的双手怔在了半空。他认识季东林快十五个年头了,平时的季东林从来都是成熟稳重,从来没有在人前这般感情的流露,他的心里也是一惊。
通臂猿
后面跟着的是考古队队员史进、李阳铭、孙超还有吴天,他们都是比较年轻的考古队员,由于要进行深夜搜救,体力和抗熬夜能力,可是这批考古队中拔尖的几个。剩下的考古队员镇守考古二号坑以防不相干人等闯入考古现场。
而紧跟在考古队后面的是张默老师,他背着一个非常大的急救背包,左右手还各拿着一个伸缩折叠式担架,可以说是负重前行,走在整个队伍的偏中间。
这种伸缩折叠式担架,型号YDC-1A1,自重6KG,承重可达160KG,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一手12斤,两手就有24斤自然是非常重,而且还要在这种崎岖不平的山路行走,更是难上加难。
考古队员吴天长得也是虎背熊腰,看上去第一印象是面露凶相像极了古惑仔,还爱穿黑色衣服这名字让人想起《西游记后传》的大反派无天,本是紧那罗菩萨,却因劫难由白衣无天心生恶念分裂成黑衣无天,所以考古队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黑衣无天。
但这个面露凶相的吴天却是一个热心肠的暖男小伙子,这是他第三次想向张默老师伸出援助之手:“张默老师,您确定不用帮您扛担架吗?没事的我年轻力壮,有的是力气”说着便将手递过去。
张默虽然长得不是很高大,不到一米七的个头,但力气绝对是实习队里甚至这个搜索队数一数二的。实习的学生暗地里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通臂猿,因为他的手臂很长,曾经有人在学校的健身房看到张默老师单手推举起100斤的哑铃,而且还在空中停顿了2秒。扛这种折叠式担架作为考古队校医可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有点小菜一碟。
知道他的人都很了解他,张默老师平时一直是洁身自好,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讲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于是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力王。
平时张默都是左右手一手两个。现在单手各一个,对他而言可以说是非常轻松。所以这个年轻人的主动请求,不失礼貌微笑地回绝了。
巡逻队
走在最后的是巡逻队,队长普林顿和他的巡逻队员江海和吴广生。之所以只派几名队员,主要是因为巡逻工作本身人手有限,如今考古现场有学生发生意外不见踪影,这本身对考古巡逻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责任。
而在发生人员失踪的情况下,谁也不能保证有外围的人已经进入到了巡逻领域导致这两个学生发生意外,巡逻队不仅要加大巡逻力度和而且还要扩大搜索范围,但奈何人力有限。
在这件事情上,作为巡逻队长的普林顿肯定是没办法置身事外。他能做的是在事情还没有传到上层的耳朵之前,能妥善处理掉。他甚至想封杀考古队和实习队把消息外传。但奈何季东林一个电话打给了警察局局长彭一裘。
而此时,作为和不作为对于普林顿来说自然是天壤之别,于是普林顿见风使舵,主动请缨带上几名巡逻队员加入两位学生的搜救工作。
西北地貌
陕(Shan)西(Xi)是一个集聚天地灵气的地方。百姓乐闻的著名山峰就有秦始皇皇陵的骊山,奇险的华山。有句话讲“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讲华山的险。
终南山是位于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宝鸡东至蓝田,千峰叠翠,景色优美宜人,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而我们中国大陆东部第一高峰太白山也是横跨秦岭北麓,东距XA市70公里。
此外还有孙思邈故居药王山、古代二十四孝的王顺担土葬母的王顺山、冰川地貌的南宫山等,可谓山水美幻,人杰地灵。
南宫山下的半山
而这考古队所在的半山实际就坐落在是冰川地貌的南宫山附近。
半山连接着南宫山主峰1000米左右的高度一直绵延到金顶海拔2267.4M,可谓是高耸入云,期间又有许多活火山群分批在南宫山各个角落,火山喷发冷却形成的石林,峥嵘嵯峨,鬼斧神工,姿态万千。
在飘荡的云雾中,这些石林如佛如仙,似人似兽,流连其中,如到人间仙境。海螺石,吹之能响,声震幽谷;磬石,击之有声,悦耳动听;无源方池,久旱不涸,久涝不溢,千年古栎,佯死复生,树上长树。高山飘雪花,低山开桃花,溪流飞瀑,云岚蔚蒸,空山灵雨。
而这半山正处在几种不同地形地貌的交汇处,毕竟是直径面积大致不到3公里的小山,在南宫山和其他山的强大气候影响下,也形成了错中复杂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环境。
爬树
季东林所在的搜索队已经在这片外围的林子里转了将近一个小时,但依然没有找到两个学生的一丝痕迹。
原本高涨的呐喊声也变得有些嘶哑和低沉起来。王浩在这个时段间一直和季东林两人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而其他搜索队也是延着他们两人带的路线不断散开,地毯式搜索,特别注意人形和沙土脚印以及是否有草木被拨开明显的痕迹。
季东林可谓是大汗淋漓,清冷的微风吹来,他没有丝毫感觉到冷。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算刮地三尺也要找到这两个臭小子。
走着走着所有人前面出现了一棵长着十几米高的老树。这棵树的主干比较粗大,大概有两个成人手拉手怀抱那么粗。
季东林则一直往前,手臂一直没有停下,很多搜索队员对连续性的持续呐喊都有些吃不消,而季东林却没有放弃。他的声音从高亢变得中音再到略微沙哑,再到沙哑,但他还是一直喊着他们两人的名字。
当季东林持续往前的时候,一直在他旁边的王浩却突然在那棵大树前停了下来。
他往走到他跟前的史进打了个手势,然后在耳边嘟囔了几句,就转过头朝季东林追了上去。
史进马上从他的背包中拿出了一个眼镜带在了自己的头上。然后在自己的手上吐了两口唾沫星子,一溜烟一个短跑,居然以一种及其灵巧的速度往那老树的高点爬去。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