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中原乱 五
要知道这些身处草原南部的部族们不仅常与魏人互通有无,汉化程度也是极高,可以说是整个草原上到目前为止心底里最为偏向魏廷的部落了,但现在他们却尽数倒向了柔然,倒向了阿那瓌。
因此考虑到对方短时间内打下了二十余座城池,且其中不乏坚城加重兵把守的组合,张景宗可以毫不夸张的认为在这些叛军中极大可能拥有一支精锐的步卒,专门的攻城掠地。
想到这里他就不由得一阵头疼。
和骑兵相比,步兵军阵的特点是行列严整、密集,几乎没有机动性可言。
通常情况下装备马镫和马槊的骑兵与步兵交战时也习惯采用冲击的战术,直接冲入敌军密集步兵队列之中即古人习称的“陷阵”。
在汉末三国时代,这种骑兵战术就已经基本普及,到十六国和南北朝时,马镫普遍应用,脚踩马镫的骑兵在马背上更加稳定,对步兵的威胁更大。
这使得骑兵冲击、分割步兵队列后,会打乱步阵原有指挥序列,造成混乱失控,特别是步兵指挥官伤亡后,普通士兵很容易在惊恐中溃散,造成整体失败。坐大一路攻城略地打了众多城池一个措手不及。
而待到官军再反应过来时其已是拥兵数万,占城二十余座,三分之一个燕地尽数落入其手。
短时间内急速坐大的杜洛周部叛军让一众朝廷守军是望而生畏,错过了最佳剿灭时间的他们眼睁睁看着叛军整日耀武扬威,并且步步逼近。再者说了自从本地豪强匈奴兰氏趁危发难谋权不成掳走镇中原有官吏后,眼下坐在这里的官吏们可都是从最基层的小吏中提拔起来的,不但在能力功绩上谁也无法与苟南一比肩,更重要的是其中大多数人可都是张宁连同着苟南一选出的!
眼见此景,张宁与苟南一相视一眼也皆是从对方的目光中读到了那一丝色彩浓郁的惊艳。
两人知晓自己麾下众多官吏无法想到这一解决办法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其才学能力不足,加之眼界不够,想要做出改变畏惧触动朝廷律法想要两方平衡又能力不够,正是这般瞻前顾后下才使得这两大问题显得十分棘手,一直悬而未决。
而自己两人也是如此,他们有心更改朝廷颁布的旧均田制可一时间又无法拿出新的符合眼下怀荒情况的新制度来,但这位神秘的武功人苏绰却不是如此,其魄力非凡更是才学兼备,别看他对于这两大问题的解决之法仅是三言两语,可那新的均田制不但顾及到了生产发展更是宗他会为张景宗带回此人的项上头颅!
看完这封信张景宗是久久不能平静,他原以为随着兰蒙在怀荒镇反叛失败后的逃窜,自己将永远和这个人再无关联,可谁能想到此人会是如此的阴险狡诈,如此的具有枭雄姿态!
毫无疑问,在北地的这场混乱中,这个兰蒙一定不会就此沉寂。
一念及此乌洛兰氏族长刹那间冷汗直流,就连目光都忍不住游离起来,他想要抬头朝那个威严莫测的可汗看去,但却迟迟不敢抬头。
“哼,老乌洛兰我看你是放牧太久忘记我牧民的长杆不但能用来套马也能用来杀敌了!仅仅不过是千余骑的小小劫掠就能让你吓成这样!照我看,你乌洛兰氏可得换一个年轻人了!”
正当乌洛兰氏族长站在原地进退不得的时候,另一名族长说话了,他眼含讥讽,口道不屑,本是对乌洛兰氏族长万般羞辱可没想到自己此言恰好给了对方台阶。
霎时如蒙大赦的乌洛兰氏族长根本顾不得这讥讽之语竟是吭哧吭哧的回到了人群中,甚至还向后藏了几步。苟监副,这位...这位想必便是户曹史刘威刘大人吧!”
在张景宗翻身下马的同时身后风字营两百人也紧随其后齐齐下马压刀而立,令人侧目,尽管再后面一些的山字营没有这样的统一肃穆,但也是个个昂首挺胸此人不是普通将校,正是张景宗的左膀右臂山字营营主须卜鹿姑。
此刻须卜鹿姑是一脸的不忿与愤懑,显然在他看来此番哪怕不能趁势追击杀柔然个屁滚尿流也要断然出兵吃掉对方这支殿后的轻骑以彰显怀荒军的威名。
须卜鹿姑所言不无道理,现在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柔然大军说是撤退可实则与溃败没什么两样,那些各部征调来的牧民们本就忠诚度不算太高再被弩机之威这么一震摄绝对是不敢再在怀荒城下作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击攻向那支殿后的柔然轻骑,一旦胜了既可彰显一片喜色,能够建出城墙对怀荒镇而言至关重要,众人心间一直悬于半空的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不过唯有张景宗本人在感叹的同时目光一凝望着陶参缓缓说道:“陶先生,您的筑城之法本将已是知晓,既是如此还请说出您急着高兴,因为他还没忘呢,这位陶老先生先前可是曾言还有个要求呢!
若是真照其所说夯土版筑之法切实可行又失传于当今大匠间,且纵然是自己等人已是听了个大概也远远不够,理论不比实践,其中细节还需要陶参亲自把控,筑城非他不可!!那这陶参口中的那个要求又是什么呢?想来定是不会太过简单!否则陶参恐怕早已直言何需如此呢?
果然,正如张景宗所料,陶参听到这话后眸中,鸦雀无声,显然短期内的训练还是有着不小成果。
见此吐奚力不禁眼皮一跳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在这位战阵经验极为丰富的将领眼中哪儿能看
伴随着一阵令人心惊肉跳的撞击,镇兵们如狼入羊群,整齐马蹄声和镇兵的狂喝声交相辉映谱写出了最为华丽的乐章。
任何柔然人都不曾想到短短两个时辰自己便从突袭者沦为了羊羔,咚...咚...咚...一声声震耳欲
至于说独孤浑焕,张景宗只得是报以无奈的苦笑,他完全能够从字里行间中看出独孤浑焕心中的想法。
其实就算独孤浑焕无功而返他也不会有如何的轻视,毕竟他是完全知晓对方能力的,也正因如此他当初才会毫不犹豫地授予对方军主之位!要知道这可已经是他能拿得出手的最高军事职位了!然而独孤浑焕的骄傲不允许他自己无功而返,对此张景宗的心情极为复杂。
他一方面是担心独孤浑焕的安危,另一方又更是在心中默默期待中说不定独孤浑焕真能够给自己带来惊喜!
毕竟兰蒙可以说是一个不可轻视的敌人,此人不仅有手段,现在更有实力,同时又与自己有着血海深仇足能够令农户们接受,仅仅这一点便绝非普通人能够做到的。
想到这里两人看待苏绰的目光立时一变,甚至此前对于苏绰突兀任职户曹史心中极为不满的苟南一也渐渐平静下来。
同时更让在场众人没有想到的是苏绰眼下所提出的举措不但完美解决了令众官吏们忧心忡忡地的问题,更是让其后一个个方才受到擢升封赏的将校们再度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神情亢奋。
因此眼见在苟南一的左侧还有着一张空桌,众人皆是面面相觑纷纷暗道会不会是领路的仆从弄错了。
不过旋即这个猜测便被众人立时否定了,这很明显绝不可能,现如今还有哪个怀荒人会不知道苟南一呢?他可是长期处在军镇第一线身体力行的啊,就算不知道自己这些个将领也绝不会不认识他才对!再说了这么重要的场合能出这么大的差错!?从官员身份跟随沛公刘邦,他是从宛朐起兵的,曾进攻济阳击败过秦将李由的军队。不仅如此,在接下来和秦军对战当中,他更是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临平君,并长久统领刘邦麾下骑军,平三秦压梁灭楚靳歙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大将。
纵观其一生,靳歙不仅大败敌军十四次,降伏城邑五十九座,平定郡、国各一个,县城二十三个,还活捉诸侯王、柱国各一人,二千石以下至五百石的不同等级官员三十九人,并且得以善终。
虽说在后人看来其名声不显,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靳歙存在,只知道曹参周勃等人,可实际上在汉朝建立后的论功欣赏中他乃是十八位侯爵中排列第十一的,被封为信武侯,封户五千三百。
此时再想剿灭叛军以燕地本州的军力已是再无可能,无奈之下燕州刺史崔秉只能是派轻骑飞报朝廷求援。
这崔秉乃是博陵安平人,青州刺史崔鉴之子。
他从小便很有志向,在阳平王元顺之担任定州刺史之时他便是卫军府录事。
当时甄琛是定州长史,崔秉曾和他因为公事言语争论之间生出怒意,出拳将甄琛击倒。可甄琛不但没有责怪反倒认为崔秉非常有豪侠的气魄只是轻轻一笑便就此揭过。
后来当彭城王元勰到寿春时招崔秉跟随自己,让其招揽青壮侠士成为自己的部下,当元勰检阅了崔秉所招募的军士后便对自己的亲信说道这个人足以成为我的胆魄。
果然一切正如元勰所言,在与南朝的战争众崔秉大放异彩积累功绩升为左将军、广平内史,后来又被升为燕州刺史,可以说是功勋卓著,令人敬畏称道。
然而正是在其治下竟然生出了叛军而且还占城二十余座,聚数万兵的恶劣情况,这当然是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
甚至当朝廷收到这份报急文书时都是持的怀疑态度,毕竟崔秉可以说是沙场宿将,在寿春那样南北两朝争斗不休,几经易手的残酷战场都能积累功绩升任为一方实权刺史的人物,怎么可能连一群北地苦哈哈的叛军都收拾不了?!
如东晋桓温北伐前秦时,就遭到了秦军苻生率领的骑兵冲击,苻生只带少数骑兵冲人桓温的步兵军阵中,给晋军造成大量杀伤。这次战斗虽然没有彻底击败晋军,但给桓温和晋军上下造成了很大压力,使其再不敢与秦军决战,直到粮食耗尽而撤退。
十余年后,前秦进攻慕容氏前燕,两军决战,秦将邓羌“与张蚝、徐成等跨马运矛,驰人(慕容)评军,出人数四,旁若无人,搴旗斩将,杀伤甚众”,燕军因而大败,直接导致其亡国。
可以说当集群骑兵高速冲向步兵军阵时,对站在前列的步兵造成的心理压力非常大,缺乏战斗经验、纪律松弛的步兵会四散逃命,造成军阵在瞬间溃败。所以刘秀时代的骑兵军官耿舁谈到河北地方武装,轻蔑地称之为乌合之众,认为用骑兵摧毁他们如同摧枯折腐。
因此骑兵对上步军理应是占据着绝对得优势,更何况是在地势平坦的燕地呢?
而这也是元渊派出刘陷率千骑,而张景宗也只带两千骑,连同一千“杂兵”就来燕地平叛的原因。
谁叫在他们眼里这些个叛军绝不可能挡住精锐的骑军冲锋呢?
而一天后当这个消息传回魏境之时,则是前所未有的恐慌。
镇将军主们都知晓元孚在很多.”
“须卜营主这是必须的!既然我们已经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才稳定住局面,那便绝不能再允许出现半点闪失!否则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白费!”
“末将明白!对了,张大人,昨夜那名带头投降的镇军队主该如何处置?”
须卜鹿姑听出了张宁口中暗含的那一丝锋芒与血腥,他对此下意识地有些排斥,毕竟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各族青壮并不能算上自己的敌人,相反他们还主动参军被编入了乡勇营中,更何况在此事上他们也应当算作受害者,设身处地的想想若是自己部落的族长被人害死......
一念及此身为匈奴人的须卜鹿姑心中难免生出一丝丝抵触,可旋即张宁的一番话却让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