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河歌

下载APP

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河歌

  霍去病如此慎重,也是考虑到大周朝的处境。

    

    唯有斗而不破,才可以在秦魏两国之间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如此才可让大周朝的利益最大化。

    

    孟飞没辙了,“那,那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吧!”

    

    一万多张嘴,可是等不得。

    

    霍去病沉吟道:“本侯已经给燕将军传去书信,看看他能否从三水关处调些粮草前来。”

    

    从三水关运送粮草到南阳郡,仅只比道郡要远上一些。

    

    然而李陵却是摇头,“大将军,只怕此计也不可行。”

    

    三水关背靠洛北两郡,只要过了三水关,距离南阳郡不过是百里的路程。

    

    只是有一点,三水关再向北走,也有黄河水经过。

    

    而且大周朝在这个方向上更连一条船也没有。

    

    因为这里原本就是魏国的土地。

    

    霍去病一时也犯了难。

    

    先前还想着燕江城那边能不能替他想些办法。

    

    眼下看来,也只能靠骠骑军自己了。

    

    “既然如此,我军先去抢了秦军的粮草。”

    

    理由只有一个,近。

    

    很快,霍去病亲自领了骠骑营出动,把全军的七百匹驮马一起带上搬运粮草。

    

    出了南阳郡二十里,霍去病就盯上了一队目标。

    

    正是一队秦兵。

    

    而且这一队秦兵还是去劫掠了魏国的粮道,正满载而归。

    

    “去病哥,这可是正好!免得去秦军粮仓。”

    

    霍去病也是大笑数声,战刀一挥,骠骑军如虎似狼的扑杀过去。

    

    一顿砍瓜切菜,没有花费什么气力,就将大队的秦兵截杀一空。

    

    “去病兄,要不要追过去?”孟飞还没有杀过瘾。

    

    当然,也是想要斩草除根。

    

    最好先不要与秦军硬碰一场。

    

    霍去病眺望了西边一阵,果断的摇头,“黄河之水既涨,只怕秦军马上也要断粮!”

    

    孟飞眼里一亮,“去病哥,这样我们岂不是正好立功?”

    

    没有粮草的秦军,还怕他们做什么?

    

    霍去病却是狠狠瞪了一眼,“少废话,全军回南阳,把所有的粮草都转到马上。”

    

    孟飞没敢再出声。

    

    毕竟身后还有一万名骠骑军的兄弟们正等米下锅。

    

    他却没有霍去病想得更远。

    

    秦军越是面临着断粮,越是危险。

    

    很有可能最后一搏,全力攻打魏国。

    

    若是骠骑军这时插上一脚,要么把秦军的怒火转移过来,要么甚至逼得秦军与魏国联手。

    

    这样的事情,在战国时代并不少见。

    

    洛邑,乾坤宫内,姬延最后不得不向吴理妥协,让骠骑军因地就粮。

    

    不过被迫作出这样的决定,姬延是恶心不已的。

    

    好在吴理主动提出由内阁给骠骑军下旨,姬延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吴理离开好半天,姬延的心情才慢慢好了一些。

    

    仔细又看起道郡方面的各种奏折。

    

    来自各县各守的信息,都仔细看了。

    

    齐真在下决心扒开河堤之前,还是作了些应急的。

    

    虽然河西三县暂时没有完整的失踪人口数据报上来,但估计问题不大。

    

    一来陈迟渡河之后,以齐真的名义,严令三县完全动员起来,将所辖的百姓尽数转移到高处。

    

    二来就是救援的船队到的及时。才到了道郡,马上被齐真全部派向河西地区。单只是扒堤的那些河工就救起来不少。

    

    当然也有不知所踪的。

    

    陈迟和大部分带过去的亲随都已经葬身鱼腹。

    

    带队的老河工也已经不知影踪。

    

    救援船上的人是听到那边的动静,已经全力赶去,只是风浪太大,救之不及。

    

    姬延看到奏折最后竟然还有歌赋,不由缓缓念了出来。

    

    “天不怜兮,黄河水!

    

    身不利兮,背故乡!

    

    日出东方兮难归还!”

    

    念完,姬延的眼角湿润。

    

    眼前顿时浮出悲壮的一幕。

    

    那一百多条普通的道郡汉子,每用上一分力气,都将自己朝着死亡踏进了一步,每一步吼叫,都是对命运的申诉,诉说他们内心的不甘。

    

    才是壮年,正是要养活一家老小的黄金年纪。

    

    他们,怎么会甘心?

    

    “天不怜兮忠义存!

    

    身不利兮保家国!

    

    千里滔滔兮葬忠魂!”

    

    姬延坐下,抓起笔纸,运笔如风。

    

    最后更在纸头写下两个大字:大河歌。

    

    一曲天葬歌赋跃然纸上,姬延意油未尽。

    

    “吴典,道郡这些河工,身后有何抚恤待遇?”

    

    吴典赶紧上前,“启禀大王,以奴婢所知,工部和户部都是没有任何的待遇,只有地方上有些自主的权利。”

    

    什么都没有?

    

    姬延的身躯一僵。

    

    仔细一想,方才明白过来。

    

    古时用工极多,开渠、筑城、河工、长城、营寨等等,大约一年里倒有两到四个月的时间是在用工。

    

    有时候地方上的主官还要趁机去乡下抓些百姓来做私活什么的。

    

    甚至有些名声不大好势力却很大的地方豪强也是如此。

    

    算上在路上的时间,各诸侯国的百姓差不多有小半年的时间都在做工。

    

    工钱当然是没有的,路费都得要自己出。

    

    至于一项工程做下会死多少人,那根本就是无法计算的。

    

    秦长城死了多少人?

    

    十万人差不多。

    

    这只是因为这个工程太过浩大,太过瞩目,死亡人数才被后继的汉朝所夸大。

    

    但至少数万人是有的。

    

    就算是只有数万人,秦王也是赔不起的。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背景,大周朝的做法,也就并不再让姬延意外。

    

    “这怎么行?”

    

    姬延想到,若是让地方上给些抚恤,恐怕也是不多的。

    

    只有从源头上做起,方才能让这些牺牲的英雄流血不流泪。

    

    “把兵部的阵亡将士抚恤找出来。”

    

    既然同样是为国牺牲,姬延当然要找到比照的对象。

    

    吴典却是弯着腰道,“大王,兵部的抚恤以前是阵亡三两银子,现在大王圣明,改为阵亡将士亲属可以得到十两银子。”

    

    姬延点点头,“十两银子也还少了。怎么养得活一家老小?”

    

    吴典低下头。

    

    这些话,姬延当然不是说给他听的。

    

    姬延想了想,“若是伤残又要如何?”

    

    “大王,这得要看情形,如果战场受伤,由朝廷给予医治,愈后仍回本队。”

    

    “若是伤重,断肢这种的,就只能给二两银子令其归家。”

    

    “若是有伤,不能再服兵役,却还有能力,可由军中安排。”

    

    “军中有功的,得到将军认可的,都可能令其去作几任的地方守备,多半不是边地。”

    

    姬延听得仔细,也不再多问,下笔就写。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