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妙用粮票

下载APP

第三百九十四章 妙用粮票

  姬延已经明白万古流和齐思远的用意。

    

    吴庭芳,不但不能降罪,还得要安抚才行。

    

    现在就是降罪吴庭芳,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如何去和郑侯解释。

    

    认错?

    

    不好意思,郑侯一见大周朝服软,马上更得要来劲。

    

    这一下就看破大周朝的虚实啊!

    

    更不说周朝与郑国本就相邻,不可能不知道大周朝现在的处境。

    

    偷偷撤兵回来?

    

    更不可能,那是一万多人的大军,岂是撤回来可以无事的?

    

    当郑国那边的细作、探子都是白痴?

    

    既然默认然城军的行动,那就得要全力支持。

    

    而且不能轻易换将。

    

    大周朝现在也无将可换。

    

    打定了主意,“齐爱卿所言,当是如何?”

    

    齐思远马上道:“大王,然城军调集了兵马粮草,只是因为各处驻守,集中不便,又有大雨作梗。因此,然城军大约仅仅只调动了五日的粮草,甚至这五日的粮草还在后方。”

    

    “虽然然城军配齐了兵器军资,到底还有差额,若是能够给足军资,让然城军打下郑国未尝不可。”

    

    然而齐思远的建议,吴理再度反对,“大王,以老臣看来,现在并非是吞并郑国的最好时机。最好的情形是然城军打出一两个胜仗,警告一番郑侯就退兵回来。”

    

    有这么一支大军在国内,才能放心。

    

    仅凭着才训练起来的各郡县的守备兵,绝对是让人提心吊胆的。

    

    要知道,那些郡县也都是才归到大周朝的,人心未服,边郭不稳。

    

    吴理的建议,明显占到了上风。

    

    万古流也有自己的意见,“大王,以老臣看来,且先看然城军能够打到哪一步,若是一两场胜仗之后,能以微小的代价一举平定郑国,未尝不可,如此一来,也可提振一下我大周军的声威。”

    

    各方建议都已经说明,只等姬延最后决断。

    

    姬延略一沉吟,就有了主意,“告诉吴庭芳,孤可以容忍他擅自调兵,擅自征伐,但孤要的,是整个郑国!”

    

    “此外,孤无兵可调,无军资可以援助。这一战打成何样,只凭他自己。”

    

    “虽无援兵,粮草却是无须他担心,要多少有多少。”

    

    “令下俫诸郡征召百姓给然城军送粮,所有待遇一概从优,务使百姓受苦就是。”

    

    说到这里,刑部尚书陈济时建议道:“大王,现在道郡有无数灾民,何不调动一些给然城军输送粮草?”

    

    姬延没有直接答复,却是看向吴理。

    

    吴理略一沉吟,“大王,先前工部尚书是有本要奏的,正好两事一并。”

    

    原来这事,正是关系到道郡。

    

    黄河第二道洪峰,应该就是今夜或是最迟明夜到达。

    

    姬延一怔,“爱卿怎知?”

    

    洪峰的出现,以及到达的时间,在战国时期如何算计得出来?

    

    吴理禀道:“这些都是王景大人和齐真推测的结果,具体如何,臣下也不知晓。”

    

    王景的判断。

    

    姬延还是相信一些的。

    

    而且他依稀记得,一旦出现大的洪水,必不只是一波两波而已。

    

    看来,道郡还有得熬。

    

    吴理又道:“如此一来,道郡日夜都要加固堤防之中,能用上的劳力,齐真那里皆已用上。”

    

    姬延冲着陈济时看了一眼,这建议就算是没有通过。

    

    很明显,就算还剩下一些灾民,若不是壮实劳力,调去给然城军送粮也无用处,路上自己都要吃去不少,更何况从道郡到淆水也有距离。

    

    既是说到黄河大水和道郡,姬延不免多问一句,“道郡那里准备如何,可还要洛邑支援?”

    

    吴理接道:“大王,王景大人道,此次黄河水势可能更大,道郡倒是不必担心,只是下徕郡的河堤也要加固,还有洛邑、甚至是东滩。”

    

    姬延脸色凝重。

    

    下徕郡还好说些,东滩可是王景亲自修的堤。

    

    而且到了东滩,已经是整个洛水的下游都严重受到影响。

    

    如此一来,道郡将洛西三县放弃,倒是成全了洛邑等地,也保了本郡大部的县地。

    

    吴理还在说道:“工部这几日也加紧造出了一些小的舟船,用以往来输送和救援,只是银两方面已经不够用,还请大王分拔银两。”

    

    姬延沉吟道:“工部可还有余银?”

    

    赵有德见大王看到自己,赶紧站起来,“大王,工部在这一项是没有余项的,今年各处灾患,工部也没有别的款项可以调动。”

    

    吴理道:“内阁可以设法筹措到一些银两,却是不多。”

    

    姬延叹道:“内库再给工部三千两,道郡两千两。若还有些差额,再过数日补上就是。”

    

    现在姬延手里的流动资金几乎为零。

    

    已经在要求四海金号方面每日送银过来,如此方能勉强支撑应付。

    

    吴理和赵有德赶紧一起谢恩。

    

    只是姬延才摆摆手,马上又想起兵部之事,吴庭芳那边要押送粮草,也是需要银两的。

    

    吴理也是无可奈何道:“大王,若是大周朝实在困难,可否强行征役?”

    

    姬延本能的摇头。

    

    免役,已经是他给大周朝定下的一条国策。

    

    秦之亡,苦于役。

    

    虽然不尽然,却有六七分的道理。

    

    倒是万古流想起一事,“大王可是忘记,大周朝还有一件宝贝。”

    

    哦?

    

    姬延惊讶。

    

    “爱卿可是说那些金器?”

    

    只是金器虽然值钱,却怎么分给那些贫苦百姓?

    

    万古流淡淡道:“大王当真是忘记。粮票!”

    

    姬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好在万古流马上解释,“大王有所不知,大周朝推出来的粮票,现在已经渐渐流行开来。”

    

    多少面值的粮票,就对应多少银两,和银两这样的硬通货还要管用。

    

    毕竟一旦受灾,缺的不是银子,而是粮米。

    

    而且现在大周朝米粮充足,大家更有信心可以随时兑换到。

    

    如此一来,在大周朝的大多数郡县之中,粮票成了比银两更受欢迎的硬通货。

    

    照万古流了解到的情况,粮票的价值还要略高一点点。

    

    这是因为米粮由自己储存,还会渐渐失去水份,失去口感,容易变质,兼之鼠辈偷食等等。

    

    可存在大周朝的粮仓里,相当于大周朝主动承担了这些损耗。

    

    最后,万古流更是笑道:“大王,虽然我朝现在银两缺乏,粮票却是多的是。”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