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人心不古

下载APP

第六百一十七章 人心不古

  姬延还在为如何摆正与燕国的关系头疼。

    

    毕竟他已经发出天子诏书,要助燕国对付匈奴大军,而且还有施夷光一事也没有解决。

    

    无论如何,大周军都不可能空手而归,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张仪却是惊呼一声。

    

    姬延一怔,“先生为何?”

    

    张仪苦笑,“臣想起姬觉正去了蓟城。”

    

    很简单,如果姬觉去的时候,项羽抢马的事被燕王知晓,猜猜燕王会如何对付姬觉?

    

    姬延皱眉道:“为何派他去蓟城?”

    

    张仪一时无语,竟不如如何作答。

    

    大王啊,派人去和燕王讨要韩风,难道不是您答应过的?

    

    虽然张仪没有提醒,姬延自己还是想起来。

    

    是有这么一回事,本来他是想着直接去打下武阳城,抓到韩风就算了事。

    

    然而当时是给张仪给挡下了,说是与燕王到底还是盟友关系,不能轻易翻脸攻打。

    

    只是后面因为阿青之事,姬延心情大坏,还是忍不住把火气撒到韩风身上,直接出手打下了武阳城。

    

    若只是这样,姬觉也不会有事。

    

    毕竟就算是燕王得知了这个消息,那时姬觉早完成了任务,应该已经在归营的路上。

    

    但现在,莫名又插进来项羽抢马一事。

    

    “只怕姬觉性命危矣!”

    

    张仪后悔不迭。

    

    他本想是给姬觉一个立些小功劳的机会,却不想反而要断送其性命。

    

    姬延同样伤神不已。

    

    姬觉是姬小七的二哥,而姬小七又和阿青情同手足。

    

    这就太不好做了。

    

    姬延还不知道,姬小七非但与阿青情同手足,更与施夷光也是如此。

    

    若是知道这一条,只怕他更要头大。

    

    虽然头疼,姬延却是索性道:“不如就打下蓟城,孤再好好与燕王讲道理。”

    

    顿时,张仪大呼不可。

    

    “大王啊!您是天子之尊,岂可为了这些小事坏了天朝的声望?”

    

    无论怎么说,大周朝也是打着共抵蛮族的旗号来到燕国,来到北疆的。

    

    现在一个匈奴人都没有见到,好家伙,先把蓟城给拿下,这让全天下的人怎么看天子,怎么看天子诏,怎么看大周朝?

    

    姬延有些不以为然,“这又如何,所谓假途灭虢的事,诸侯王还行得少了?”

    

    的确是如此,春秋战国无义战,众诸侯国喊出来的口号一个比一个响亮,却都是为了自己私利而已。

    

    张仪却正色道:“大王!诸侯王可以行狡诈之事,但大王不行。”

    

    姬延不悦。

    

    然而张仪却仍道:“天子,四海共主,华夏之王,炎黄正朔。”

    

    无论是大周律,还是大周礼法,都是要为天下所表的。

    

    “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正是天子亲自出手,朔根本源之时。”

    

    在张仪看来就是如此。

    

    秦楚等国四下扩张疆土,不过是一时痛快,是不得人心的。

    

    现在四海之心,仍系于大周朝的,这就需要天子以身作则,以正国本。

    

    所谓仁义道德,虽然也许一时占不到便宜,却总会更得人心。

    

    “大王,民心以载道啊!”

    

    张仪的苦口婆心,终于让姬延不得不正视。

    

    也让他想起一事来,就是宋襄公。

    

    宋襄公之所以后世传名,也是因为在公元前六百三十八年时的泓水之战。

    

    简单的说,宋国与楚国之间的墙头草郑国开始倒向楚国,让宋襄公很不高兴,便要兴兵讨伐。

    

    郑国的国力相对不及,便向楚国求助。而在大战开始的时候,楚国的兵马未至,宋国臣子便向宋襄公提议先一举打败郑国,但被宋襄公拒绝。

    

    甚至在两军大战中要求自己的将士们不要伤害受伤的对手,不允许攻击郑国的老弱士卒。

    

    如此种种迂腐之下,宋国大败,从此宋国再没有崛起过,失去了唯一的机会。

    

    无论在当世,还是后世,很多人都认为宋襄公的仁义行为是极为的讽刺,是不懂得变通的。

    

    但其实不然。

    

    宋襄公之败,实则是春秋战国无义战的开始,是奇谋诡计的开端,也是世风日下的证明。

    

    甚至可以说,宋襄公之败,意味着华夏再无礼仪。

    

    须知,华夏礼仪中,战斗是一样有礼仪的,不杀伤兵,不杀俘虏,不过度追击,不乘人之危,等等等等,都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是不能与其他礼仪分割开来的。

    

    在姬延看来,这一部分古代战争礼仪是最朴素的以人为本。

    

    既强调了战争的正当性,又保证了战争中的个人的生命权。

    

    战争推动历史进程和科技发展不假,但战争造成的伤害也要尽力降到最低限度。

    

    这才是仁义之师,才是仁义之战。

    

    虽然完全照搬古礼不可取,完全放弃也是不对的。

    

    但总的来说,大周天子须以礼、义、信等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欲望和野心,也以此来约束诸侯王。

    

    正所谓高举义旗。

    

    张仪的意思正是如此。

    

    虽然看起来现在是吃了一些亏的,但想想强秦一统六合,不过三世而斩。为何?就是秦王为度迷信武力,而忘了礼义道德。

    

    所以这个亏,姬延必须得现在吃下去。

    

    “爱卿说笑了,孤只是说说而已!”

    

    想清楚了那些,姬延很快放开。也就是认个错,算不得什么。

    

    张仪行了一礼。

    

    姬延的话是真是假,并不重要。只要能将他的话听进去就已经足够。

    

    蓟城不能打,事情总还是要解决的。

    

    “大王,以臣之见,不如张仪再修书一封,交与燕国太子,以说明实情。”

    

    姬延一怔,燕王都不好说话了,太子管什么用?

    

    张仪却道:“大王有所不知。燕国内,太子丹的势力并不弱于燕王。”

    

    燕国与其余诸侯国不一样,时常有这样的情形出现。

    

    比如现在的太子丹,在燕国朝野的势力和声望已经不弱于燕王,甚至颇受燕国的民众爱戴。

    

    姬延这时方才想起,燕太子丹,不正是指使荆轲刺秦的那家伙么?

    

    “既如此,烦劳先生书信一封,与那太子丹交涉。”

    

    张仪应道:“大王英明!”

    

    遂退。

    

    待到张仪离开,姬延却还有一件心事放不下。

    

    霍去病。

    

    言侯的消息分析,此时的骠骑军应该很大机率与匈奴军撞到。

    

    姬延自己算算时间,也差不多。

    

    骠骑军比他早由灵县出发,大约多出两天的时间。

    

    但李陵部带着火器营的猛火油柜,这速度便是不得不慢了下来。

    

    姬延的大军距离燕国长城还有两日的时间,那么骠骑军说不定已经和匈奴交上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