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燕王投匈

下载APP

第八百三十七章 燕王投匈

  乐毅道:“诸将还是先回吧!如今连燕王也落在匈奴人手里,我等如何出手?”

    

    又道:“且我军阵营之侧,就是匈奴的两处大营,城外更是还有十万匈奴蛮夷,连城关的防务也被匈奴人插手。”

    

    别说动手,现在乐毅这里的大军也成了瓮中之鳖。

    

    众将虽知这些是实情,却仍是恼恨不已。

    

    乐间更道:“大将军,只是如此下去,军心必乱啊!”

    

    原本还有六万多的燕军,此时也只剩下五万八千人。足足损失了六千之多。

    

    乐毅摇头,“以眼下的情形看来,只怕左贤王接下来必是以燕王的性命为要挟,令我军去攻打大周军。”

    

    众将大惊,更高呼不可。

    

    别说打不打得过,现在燕军人心尽失,再去转身攻打来救援他们的大周军,于情于理,哪一条说得过去?

    

    乐毅烦躁道:“你等无须多言,若是王旨下来,我等还能够不执行?”

    

    乐间却道:“大将军,若是我军趁机反正,可有希望?”

    

    众将眼前一亮。

    

    乐毅想了想,却沷了冷水,“若是本将所料不错,那左贤王必是派遣人手与我军混杂一处。”

    

    否则,左贤王凭什么相信他们?

    

    这……

    

    乐间等将顿时傻眼。

    

    乐毅一挥手,“若是将士们要逃走,只管由得他们就是。”

    

    若不是他还是燕王亲封的大将军,乐毅也不想留在此间。

    

    如此境况,整个大营都成了匈奴人设下的天牢,度日如年。

    

    上汤城内,一连数日过去。

    

    姬延过的悠哉悠哉,快活无比。

    

    整个上汤城也有越来越多的燕国百姓聚来。一时间,竟在原来上汤城的后面,也是西边,形与一个比上汤城差不多大小的集镇。

    

    有流落至此的燕人,也有来寻找机遇的商人,连四海金号也在这里开设了一处分号。

    

    大周军各处军营的跟前,也总是挤满了人。

    

    能够加入到大周军中,至少能够养活一家老小。

    

    当然,大周军征兵的要求一点也没有放松,反而更加严格了一些。

    

    也有将领生怕这些燕人与军营太近,引起乱事。

    

    姬延也不以为然,只让守营将士好生防范就是。

    

    军民本是一家,燕人更是华夏人的一部分,何必分得太清楚。

    

    更重要的是,如今来投的燕人皆是走投无路,大周军是他们最后的希望。若是将这些燕人驱散,再要聚拢就太不容易。

    

    另一方面,此次与匈奴军大战连连,燕国的人口只怕会急剧下降,若不能让这些民众生息休养一阵,就算得到整个燕国也没有什么用处。

    

    王辇之内,施夷光有些惊讶,“大王可是要占据燕国?”

    

    姬延没有否认,“燕国百姓如此,若不让燕国重归到大周朝手里,则这些百姓该要如何?”

    

    “就算这一战,孤打败了左贤王,打败了右大都尉。待到大周军撤走,这些燕国百姓都随孤的大军一起回去洛邑?”

    

    施夷光默然。

    

    的确,一路之上,所见所闻,皆是血泪。

    

    若没有了大周朝的庇护,这些燕国百姓的下场几乎是肉眼可见的。

    

    不是匈奴王什么时候卷土重来,就是秦赵等诸侯国前来趁火打劫。

    

    姬延笑道:“好在燕地本就是大周朝的土地,孤自取回来,旁人也无话可说。”

    

    若是有人说闲话,姬延也不介意再教训一二。

    

    当然,姬延先前是没有这个打算的。

    

    来救援燕国,自是要保燕王。而且燕国向来与大周朝的关系还算是不错。

    

    千错万错,也都是燕王的过错。

    

    就在一刻钟之前,张仪送来消息,说是燕王在一众朝臣和子民的面前,已经接受左贤王的册封。

    

    燕王还是燕王,却是匈奴人的燕王。

    

    燕国的疆域还是那么大,燕王却是左贤王的属下。

    

    也就是说,匈奴人已经把一切摆在桌面上。

    

    姬延倒是并不在意。

    

    如此一来,正好给他送来整个燕国。

    

    当即,就与张仪商议一番,发出天子诏书,诏告天下,燕王喜的贰臣之心,背逆之举。

    

    可想而知,接下来必是天下震动,以燕王为耻。

    

    诸侯国之间无论厮打到多么凄惨的地步,对待蛮夷方面还是很一致的。

    

    而现在,燕王开了一个极坏的头。

    

    这是要将整个燕国双手奉上。

    

    只是既下了天子诏书,姬延和张仪原来议定的方略恐怕又得要改变。

    

    先前的主意是,大周军既然占据了上风,又得了左贤王的家小,只用等在这里就可以,不怕左贤王不主动来攻打。

    

    而现在,姬延的身份有了变化,不再是来解救燕国的盟友,而是燕国的主人。

    

    只有尽快的、主动的向匈奴军发起攻击,方才是上上之策。

    

    以保燕国的民心。

    

    但要主动去攻击左贤王,难度还是不小的。

    

    从上谷城到上汤城,距离两百余里。而从上汤城到蓟城,又是四百余里道路。

    

    这样的补给线太长了。

    

    除非能速胜。

    

    又或是能够充分利用好上汤河的运力。上汤河虽然流量并不大,却能够在距离蓟城百里左右经过。

    

    只余下百里的道路,倒是能够克服交通。

    

    所以张仪还得去问询一件事情,这上汤河行舟时期到何时为止。

    

    像这样小流径的河流,每年都会有断流期。就是不完全的断流,水位若是下降的厉害无法行舟,也是一样的困难。

    

    虽然姬延有信心能够速胜。

    

    只是大军在外,凡事皆有余地才对。

    

    大周军能够承受小的败仗,却绝对不能出现全军覆没那样的极端情况。

    

    这也是走精兵路线的弊端。

    

    一次失败,则精锐尽失,元气大伤。

    

    午饭之前,张仪方才再来。

    

    “臣张仪见过大王。”

    

    姬延笑道:“先生免礼!”

    

    张仪在姬延的示意之下,席坐下来。

    

    “大王,这是天子诏书!”

    

    天子诏书,当然是最紧要的事情,这是师出有名,是证明大周军是正义之师的证据。

    

    姬延仔细看过一遍,交给施夷光。

    

    后者拿出玉玺加印,方才还到张仪手里。

    

    张仪又道:“大王,臣下已经打听证实,上汤河一直到十月中旬之时还可以通行舟船。最极端的天气之下,也能够在十月初通行。”

    

    这就是说,至少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通行。

    

    这时间说长也不长。

    

    大军行动迟缓,路上就要花费不少时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