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恐怖的产量!
仅仅过了几天的时间。
青沙洲毁了全城风水的事情, 便传遍了整个金陵。
很快,便从百姓向上蔓延到了京中的一些御史言官那里。
雪片一般的奏章纷至沓来。
只不过朝中的大臣们却压根像是没看到那些奏章一样。
因为他们现在确实也没有心思去看奏章上写了什么。
原因无他,青沙洲的钢铁产量,实在是太可怕了!
谨慎殿中。
朱元璋及太子朱标、暂署中书左相李善长徐达、汤和及刚刚上任的六部尚书。
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看着眼前的这名军机房的书吏。
"禀陛下。"
"清沙郡守谨奏,自前几日开炉以来,场内存煤、存矿恐难维系至月末,奏请陛下急调江北各省急送铁、煤之物。"
仅仅这一条。
就让满朝文武瞠目结舌了。
那可是从江北运了几个月的煤啊。
虽然大运河没有将运力拉满,但仅仅靠那一批材料 ,也够整个金陵用上一年的了!
还不够岛上一个月用的?
朱元璋激动的看着面前的书吏问道
"说,说没说,究竟产了多少?"
那书吏拱手道:"启奏陛下,根据现有数据估算,岛上仅需旬月,即可产精钢四万两千五石!
此话一出,满殿群臣无不肃然。
谁家钢用石算啊!
自有记载以来,历朝历代算铁之产量,都是以斤算!
而且这还不是生铁!
是实打实的精钢!
整个大明,精钢一年也就是产个不到一百万斤!
就凭这一个岛上一年的精钢产量,就顶的上大明十五省!
连徐达都不由得狠狠的咽了一大口口水。
还没等众人激动,便听到书吏的声音继续传来。
"除此之外,预计每月可产生铁八万五千石!"
八万五千石!
这是真正的奔着颠覆三观来的。
那就是一个岛啊!
即便是朱元璋跟朱标知道这厂子的产量必然低不了,但是打死两人也没想到,这钢产量竟然能够恐怖到这样的地步。
仅仅凭巴掌大的这么一块地方。
竟然能比肩整个大明的钢铁产量!
有明一朝,算是历代封建王朝里冶铁的巅峰了。
在明初时, 年产生铁既有两百万斤至万历年间达到年产生铁八百万斤的峰值。
但是在一座应用了近代技术的工厂面前,洪武盛世下的那点成绩,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这就是小农经济跟工业的区别。
(以上青沙洲工厂数据皆以洋务运动后汉阳铁厂月产量为基础后减半估计。)
朱元璋总算是知道, 为什么秦湛总是说,西洋人烧包的用精钢去打造战舰了。
就这产量。
除了造船之外。
朱元璋实在是想不出到底有什么事情可以消化掉这些东西!
不过,这一切还没有结束。
书吏继续道: "启奏陛下,清沙郡守奏,铁厂有此产量,皆因蒸汽机尚未完全适配机房风机等设施。
"如日后技术再行更新,钢铁产量或可继续倍增!"
言毕。
整个谨慎殿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朱元璋的手甚至有些颤抖,只得死死的攥住龙椅的扶手,尽量不让这些臣子看出自己的异样。
还能继续倍增!
倍增!
现在都用上倍增这个词了吗? !
徐达激动的看着朱元璋笑道
"哥,这么整下去,咱九边的所有将士,是不是都能有一身精钢甲胄了?!"
九边二十万兵马,人人精钢甲胄!
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汤和则是在一旁笑道
"何止是人?!"
"咱连马也都穿上甲胄!"
"咱二十万人就站在那里让鞑子砍,他们那破刀就是砍断了,也伤不到咱们的兵!"
朝堂之上顷刻之间便是一阵哄堂大笑。
从古至今,最为富裕的兵马,无外乎开元盛世时的唐军。
当时的唐军纵然是连步卒都一人两骑,至战场下马参战。
但纵然是富庶如唐军。
也不敢说什么每个将土都着精钢甲胄!
最多就是兵刃上有些精钢,砍人的时候兵器不至于坏罢了!
纵观历史。
也就只有金人南下,靖康之难的时候,有过一支周身精钢甲胄的兵马,名曰铁浮屠,仅仅五千人,便将整个大宋杀得人仰马翻!
如果不是岳飞的背嵬军横空出世加之金人本就没有统一天下的野心。
铁浮屠恐怕还会取得更为骇人的战绩。
只不过此时,朱元璋的脸上强忍着脸上的笑意。
静静的看着远处的这几个货。
因为朱元璋想起了秦湛给自己讲过的一个笑话。
两个老农以为皇帝连种地都是用金锄头……
纵然是李善长,也笑盈盈的看着朱元璋说道
"陛下,此物若是用好,恐怕用不了几天,天下百姓便不需供铁,仅以清沙一地之产,即可供应天下用铁之需了。
朱标的嘴张了张。
最终还是没有将那些话说出口。
这些人忠心是忠心。
好家伙,合着就指望着那点过日子了不是?
每年产到量了就原地躺平?!
不过朱标知道, 凭这些老臣的理解,恐怕很难意识到这一切对于整个大明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时半会大明也找不出什么比这些人更强的人了。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咂舌道
"清沙郡守,可还有奏章?"
那书吏眉头不由得一怔,良久之后才指着一旁的书箱小声道
"启奏陛下,清沙郡守没有奏疏了,这些,这些都是弹劾青沙郡的……"
朱元璋的面色逐渐的阴沉了下来。
"说的什么?"
"都是说青沙洲坏了金陵的风水……"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谁能想到,发生在秦湛口中的那个"大清"身上的事,竟然就这么发生在了大明身上!。
看《支教大明》最新更新章节上9x.com 分享越多,更新越快。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