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从今天开始做皇商
“哦,董爱卿知道?尽可说来。”灵帝好像也有些劲了,灵帝也是个买卖人,顿时有了兴趣。
“皇上,末将出生于西凉,对羌族尚有一些了解,这些年羌族的牛羊一到冬季便大量死亡,而羌族已牛羊作为食物,牛羊的大量的死亡使羌缺少食物,大量的羌族中人饿死。如此,他们便生叛乱了。”董卓解释道。
“这可如何是好?”灵帝问道。
“末将有一解决之道,还需众位大人帮忙。”董卓看向众位大臣,可是他们没人吊董卓。董卓再次说道:“此事亦是不难,将羌族中较为瘦弱的牛羊卖入关中之地,卖得的钱财换取粮食亦可直接换取粮食,若此,可足够羌族食用也,若是再有末将在凉州恩威并施,定然使羌族不再生叛乱也。”
“董爱卿已有抚敌之策,真乃国之福也。”灵帝一听可以使得羌族不再叛乱,不由感叹道。
“皇上,末将不知这牛羊卖于何人?士族中人皆不愿与末将为作此生意。”董卓问于灵帝。何进也因为站在士族一边不好开口,没办法何进把持朝政还要靠世家呢
张让眼珠滴溜一转,侧身在皇帝耳边轻轻的说:“皇上何不咱们自己来做。”
“做生意?便是卖牛羊的生意?”灵帝眼中出现了两个大大地金元宝,感兴趣地问张让。
“皇上英明。”张让拍马屁道。
皇帝和张让在耳边嘀咕了数句,,便向董卓问道:“这桩买卖是否有利可图?”
“皇上有所不知,西凉的牛羊比南方的牛羊生长的缓慢,在草原之上又要躲避天敌的追捕,自然练得一身好筋骨,肉质鲜美多汁,滑而不腻。绝对是皇宫之中的必备之食也。”董卓对灵帝拍着胸口保证。
“董爱卿如此一说,朕到想起来了,朕已经有数年没有吃到凉州的牛羊了。”灵帝回味道。
张让在一旁大献殷勤:“皇上何不趁此机会,做下此笔生意。”
“董爱卿不知一年能赚多少钱财?”
“羌族之中一头牛可换得十倍于牛的重量的粮食,末将给羌族六倍于牛的重量的粮食已足以羌族食用,再有剩下的一半自然便是利润也。”
“如此利润实在是高也,不想董爱卿在做生意也是厉害异常。”这时的朝廷就是我们做生意的地方了,其他大臣只能在旁边低着头画圈圈。
“若皇上在长安派一官员配合销售,则会赚到更多的钱财。”董卓眼中露出啦狡黠的目光
皇上大笑:“董爱卿实乃大才也。”
“末将微末伎俩怎敢与皇上相比也。”马屁把灵帝拍的舒舒服服的。此时的灵帝乐的合不拢嘴。
张让也在一旁谄媚道:“皇上宴请众臣,用双倍的价钱向众臣收钱,也可小赚一笔,董卓处可让些利与他,也可让其送牛羊勤快些。如此一年赚百万贯并非难事也。”
“甚好,甚好。董爱卿听封,封董卓为西凉刺史,总领西凉军政大权,加封为关中侯,食邑千户。”
“谢皇上。”张让本来还想在此说说庞德的事情的,看看朝中大臣的样子,待会儿散会直接找皇帝谈就可以了。果然在金钱的诱惑下,灵帝二话不说的答应了。董卓自是回河东整兵不提。而庞德也当上了彭城郡守。(徐州的)
张让等十常侍可是心开怒放,董卓在凉州,庞德在徐州,一东南一西北对洛阳形成包围的局势,这样士族再想搞些小动作可要小心一点了。就算皇帝突然驾崩了(皇帝身体不好,是人就看的出来),也有外面的军队为董卓助威,新皇帝不管是刘协还是刘辩都只有这么大,皇宫之中还不是在我等十常侍的天下,哈哈,值得一笑。
散朝之后,士族之数位大臣在王允家讨论。
“不想这董武夫尽然可大胜叛军,真乃士族人士一大敌也。”一位官员说道。
“董卓凭战功得高官,吾自然是无话可说,但是庞德何人也,乃是一降将,现今尽然为彭城郡守,皇上还美其名曰:体现朕的气度不凡,如汉武帝一般。”(汉武帝也用刺客为将军的,电视上有,呵呵)
“众位同僚勿忧,西凉乃大汉边疆,完全妨碍不到朝庭的安危。”
“不然,庞德与董卓乃是张让党羽,一旦洛阳有变,二军同时派大军前来可如何是好。尤其是董卓。”
这时王允说道:“诸位同僚可曾想过,董卓在西凉素有边功,当时他来求我等士族助其高升,而我等士族却不愿也此等武夫为伍,为了得到更高的地位自然只有去贿赂张让了。此事我等亦是考虑不周也。”
旁边的司徒袁隗说道:“子师之言谬矣,非我等士族官员我等怎么可轻信也,我等士族之中虽有皇甫嵩与朱隽,但是远远不能维持大汉的安全。唯今之计只得我等士族之中自行培养武将了。”
“司徒大人可有人选?”
“吾侄袁绍,袁本初,略通武艺,熟读兵书,可堪大任。”
“诸位可再有人选?”
旁边马上有人拍马屁说:“袁本初一人足矣。”
“是,是”可见袁家势力之大。
董卓回到河东便整军前往凉州,当夜我便问李儒如何一统凉州。
主公勿忧,我军先到离雍州最近的武都郡驻扎,传皇上的神谕,言主公为凉州刺史,总领凉州的军政大权,郡守和县令定然闻风而来。主公可将城池守将换成自己的心腹。如此将士皆听主公之言,凉州便在主公掌中也。不过还有羌族大军在后,我军只大军三万五千,非扩军不可。”
董卓亦说道:“凉州乃天下十三州之一州,地处边陲,西北地势平坦,西南山脉连绵,北部与南部俱有异族独善其身,防守甚是不易,且粮食匮乏,人口稀少,并非是立基之地也。然而其州民彪悍,品直好义,土风醇厚,有先民之流。且凉州战马出众,冠绝于世,本将为得凉州便是为此。
“姐夫放心,治理凉州有傲天来处理,主公只需处理军事便可。”
“有劳傲天了。”
”姐夫,可知太平道教?”王启超终于还是提出来了,他也知道好久了。
“略有耳闻。”
“听闻庞德曾云,太平道教要反!”他一个字一个字说的清清楚楚,生怕董卓不知道一般。
“呵呵,此事我也知道久矣。”董卓悠然的说道。
“主公何不告知皇上,可是大功一件。”
“傲天可知,大汉的子民现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看向了李儒。
“这大汉的子民现在生活的确实不好。”王启超略有感叹的说道。
“只是不好而已焉?简直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太平道教便是一个导火索,一经引燃便是燃起整个大汉的熊熊烈火。百姓尽皆奋起反抗,烧杀抢掠,如此大的“功劳”现在我等前去已经告诉皇上,晚矣。此次叛乱定会生,且波及区域之广,世间罕见,此皆士族,阉党与皇上之功也。我等只需守护凉州便可。”
“姐夫,如此静看天下大乱,终是要祸及凉州,不知主公”
“傲天怎会如此糊涂,天下大乱,定然有朝廷大军前去剿灭,或许本将亦需前去征缴。太平军乃是农民起义,虽人数众多,但多是百姓,未加训练,怎敌天下百万大军。”
“既然大汉仍旧被大汉掌控,又有何虑?”
“傲天不知,战国七雄焉?”
“姐夫的意思是”
“傲天不愧为吾的内弟,一猜即中,天下大乱,诸侯崛起,而朝廷却无掌控之力。岂非如战国时期一般。”
“姐夫远见。但是依儒所见,西凉地处边陲却不是立基之本也。”
“傲天尽管放心,我等虎踞凉州,以待时机,时机成熟之时便是我军挥师进雍之时,雍州现今可没有大的势力,还不被我挥师而克,再派一良将镇守函谷关,已挡东面的进攻,挥师向南,攻进汉中,直至进川,虎踞西南,若事成,当雄踞天下,不成,亦可称霸一方也。”董卓自信的说道。
“姐夫远见,傲天远远不如。”王启超心悦诚服的说。
董卓笑着说:“傲天只是未往这方面想而已啊。”
希望大家能支持我的作品,多多投票,嗯,”有喜欢本书的读者,还请加进来,多多支持,三国董仲颖横推三千世界QQ群120578214要龙套的联系QQ号1062112416私发
;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