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最明媚的春光
出门月余了,春天的光景进入了繁盛。
记得在书院读书时,杨浊在《流典》里读过一则故事,说有个道人,从东海岸第一朵开花开始,徒步向西,花开一处,经过一处。
如此往复三十多年。
到后来,道人经过一处,花开一处。
杨浊没有那番本领,不过也领略了秦河一带的风光,只是不知京都里的景色如何了。
长公主的花轿落在何处了?
记得幼年时,杨浊被领进宫里,做了太子的书童,随着那时的阁士读书。再后来先帝驾鹤,太子登基,念着往日陪读的交情,父亲杨延被提拔辅佐朝政,而杨浊则去了七院读书。
流年光景不问凡间世事。
如今父亲可还好?
杨浊已经醒了很久了,从第一缕微弱的清光开始,到最后朗朗书声,他只是醒着,直到咿呀咿呀的房门声破碎了清净。
“南先生吩咐,公子在桃林里受了风寒,喝下这味汤药后再歇歇,今日下午有个论剑的道场,公子若是无事,可去指教指教。”
杨浊知道自己怕是也受了桃花毒的影响,只能眨眨眼睛示意,自己无法动弹。
透过窗户上的绣花,一双雪亮的眼睛望着屋里,大概这是最明媚的春光了。
大概老妈妈也没有想到要服侍杨浊喝药,将枕头垫好,托着杨浊的头,吹一吹勺子里的汤药。
透过窗子,孩子们读书的声音飘了进来。隐约听了几句,杨浊便忍不住在心中默念,最后竟然忍不住哼哼了起来。
这就吓坏了喂药的老妈妈,公子烧得糊涂了?要不要告诉南先生?
连托着杨浊的手也微微颤抖起来。
“蓉姨,您出去吧。”
“哎。”
应着一声,然后像是逃离了出去。
“你教孩子们背这些经书?”
“是啊,怎么了。”
“可国试是不考经书的。”杨浊好像小心翼翼地提醒着。
“我知道啊。”
“那...”
“那什么,那我应该教他们伦理纲常?”
“话也不能这么说。”
“我不喜欢。”南先生耸了耸肩。
“我找人打听了你,书院出来的?”
“是。”
“怎么没去国试。”
大概沉默了一会儿。
“我不喜欢。”
“你不喜欢?”几乎是异口同声。
“下午让蓉姨找个椅子,扶着你去看看道场。”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