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大道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稚嫩的童声整齐清脆,正在摇头晃脑的背着“乘法口诀”。
“科教第一蒙学”坐落于县城内原来的县衙位置,为三层长方形大楼,每层6间约60平方的大教室,还有两个大阶梯教室。利用以前的县衙后院和巷子,铲平后还修建了一块足球场大小的平地,待来年春天,移植一些草种上去。整个学校大小和后世的希望小学比起来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没有院墙之类的东西。大操场同样立着一根高高的木头旗杆子,一面新绣不久的科教教旗正在飞扬。
整个小学更创新的在挖地基的时候,就预留了夹层烧碳,更是把刘木德等人辛苦积蓄的黄铜,铜饰品,战利品里面的铜器,和一批质量比较好的五铢钱给熔了,制成铜管,还用携带的工具制作了暖气片,采用烧炭气暖的方式,让热空气和冷空气形成对流,循环往复。然后布置在每一间教室。
当学校的主楼刚刚建好,第一时间就有木工组搬进早已做好的木桌,木凳,双层大黑板。装修队更是飞速无比,晚上打着火把都要加工,忙着每一间教室的门窗,大煤炉安置和供暖管、通风管的架设。而供暖管的连接部位,弯折部位,一些连接件几乎都是穿越众在穿越物资里面找出来,甚至是拆下来的!
这个时代!除了世家,谁会让这些寒族的子女读书?就算想学,去哪里学?大量的书籍几乎都被世家收藏,世家子弟从小接受文化教育,寒族子弟大部分都在玩泥巴!无怪朝廷选才只能在世家挑选!无怪世家一代比一代强势!
几百年后连李世民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都对几大门阀没有太多的办法,直到出了个武则天这个逆天的女人,一本《姓氏录》才把这些传世数百年的世家打落尘埃!
可如今,科教办学,无论贵贱,皆授读书识字!每天的扫盲班和“蓬莱仙语推广班”让故安的百姓几乎人人都学会了一些“蓬莱仙语”,识字的人比例不断上升,已经有三千多人!多的已识字上千,少的也数百!现在又兴办蒙学,为故安百姓子女传授更深的神仙学问!据说以后还有什么中学,大学,那才是学习神仙真正本事的时候!
以刘木德,马阳,李道平为首的少数富户,二话不说,拿出家中全部的铜制饰品,精选含铜高的优质五铢钱,还去涿县,甚至更远的河间国,青州等地或买或换回大量的铜,全部捐献出来!只为了在这严寒的冬天不让蒙学里的孩子冻着!不因为寒冷和天气中断学习,让他们能更专心的学习!
这是真正的拿钱取暖啊!18间教室的铜管全是钱!
更别说百姓了,几乎全部都捐出珍藏的一些五铢钱和铜制品!木工们把课桌刨了又刨,光滑无比。还有长凳,更不让活页连接处露出一丁点的木头,免得坐着膈应孩子的P股。装修队的打着火把,都要连夜赶工!当时负责建筑的二大队大队长几乎天天守着这个学校的建设,狗日的少抹一块水泥都恨不得一脚踢死!
谁不想自己现在的,将来的儿女能读书识字,学习神仙的本事啊!
如果说外面的寒冷让人不断的缩紧身体,在第一蒙学的教室里,却宛如初春。
目前,科教已经收留第一批华子辈孤儿200人,年龄在6-8岁的100人分为一个全日制班,8-10岁的分成一个全日制班授课。另有现在的县城百姓家中6-10岁孩童600余人,分4个半日制班。10-14岁少年1700余人,分了12个班,占6个教室,轮流半天上课,半天军训或出工。
没有课本,没有作业本,只有每人一个小黑板,以粉笔写字。现在的粉笔质量已经不错了,灰尘能够接受。以及每天发5张A4大小的这个时代的纸,以毛笔练字。铅笔还在想办法制作,印刷术还在研制,造纸术还在改进,鹅毛笔因为纸太软的原因无法推广,目前只能这样。
班级课程全部错开,除了200孤儿全日制,其余全部轮流来!教师太少,不然教不过来。
彭紫君在众人商讨后,决定暂代拼音教学和算术加减法的老师,她的学业以每天晚上众人轮流,但主要是许若云辅导为主,同时可以根据对她的辅导,修正制定4年级以后的教材。
明静,明月,明妮,明雨,明雪5女同样负责教授拼音,同时也得听一些课,又转变为学生,晚上更要和彭紫君一起学习。
许若云,刘晶晶几乎全部时间都在教育上,晚上还得和朱云云等人编撰教材,辅导彭紫君等人。其他穿越众每天也必须安排2小时授课。不然这么多学生怎么教?
这个第一蒙学不光是蒙学,更是扫盲班!还有夜校功能呢!
每天几乎一样,上午4节课,下午4节课。如果彭紫君在1班教算术,那肯定2班是马阳在教《三字经》《千字文》这些。3-6班就是明静,明月,明雨,明妮几人在教拼音识字。7-12班由许若云,刘晶晶,赖祯祥和有时间的穿越众来分别教授《蓬莱语文》《科教基础品德》《科教算术》《科教自然》!
如果许若云在2班教算术,谢平树等故安几个不多的文化人就在其他班教《启蒙教材》,彭紫君可能在4班教唱歌,明静也许在8班教拼音,黎明或许在10班教品德,连李道平可能都在某个班教《科教少年说》,他对这篇文章爱不释手,倒背如流!
王阿东需要每天来教算术,杨凡要来教语文,美术,赖祯祥时间最多,经常乐呵呵的在阶梯大教室教品德,语文,彭伟要来教启蒙,马也,王涛也要抽时间来教算术,自然,还有军训。
还有每天轮流分批到阶梯教室上课的扫盲班,夜校班!
众人都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两半,也不够用啊!真羡慕那些穿越前辈大神啊!这段时间大家为了找有用的资料,十几台电脑手机存的各种穿越架空小说几乎都看了一遍。
看看别人前辈,随便招几十个学生就轻松授课,还得与各种女主角邂逅,把妹泡妞!还要同时出入各个工厂,不停的发明这个,发明那个!更要产销一条龙,这里搞超市,哪里搞农场!甚至还得出去打仗,一去几个月!可那几十个学生就是那么厉害,没人教一样自学数理化样样精通,很快承担重任,有的深入各个工厂继续更伟大的发明创造,直奔蒸汽机燧发枪!还有的立马转身成为一代大弟子,一代老师,继续为主角培养无数的人才!
咱们好歹19个人啊!杂就这么累啊!几位男同胞更是扬天长呼,给个泡妞的时间的吧!
怪谁?要怪就怪盲目上马,一来就搞全民教育!总共才几个老师,就招那么多学生!还包吃包住!能不累吗?
我们也不想搞全民教育啊!问题是连正常的沟通都办不到啊!既然为了沟通,开始教授拼音,那干脆全民教育了吧!
但众人却充满希望的坚持着!杨凡有时候会奇怪的问刘晶晶,以前每天恨不得睡到死,现在怎么这么大兴趣和精力了?
这样的问题穿越众很多人都发现了,在后世,忙碌一天下来,恨不得倒地不起,只想休息。可现在每天比后世更忙,更累,为什么大家还有这么大的激情与精力!
因为你们在创造时代!
这种从零到有的征程,犹如养育一个孩子一般!
王敦和祁弘没有得到神仙的“批语”,遗憾的走了。
范阳卢家派人来了,来的人叫卢谌,谢平树告诉众人,是卢氏嫡出一系的年青一代中比较杰出的人才!他老子叫卢志,是成都王司马颖的心腹谋士,任散骑常侍,受封武强侯。
谢平树对卢志比较推崇,称其:“一身谋略,为人忠心。”
卢谌也是一个翩翩美少年,穿着一件华丽无比的裘皮毛领大衣,唇红齿白,一看就是豪门世家出生的富三代!美中不足是也是个仰着头走路走惯了的主儿!几乎和王敦等人第一次来故安一样的反应和态度。
这里不爽,哪里不爽的!高高在上,颐气指使,错了!连颐气指使他好像都觉得没面子似得!还带了一个高人!据说是要检验一下蓬莱诸人的成色,是不是真有本事!我范阳卢氏养气士数百,更有几名仙人一般的人物!倒要来看看你蓬莱诸人是不是妄称仙尊!若真有点本事,愿追随我范阳卢氏,定不吝厚待!
高人先给大家表演了“油锅捞钱”的拿手好艺!让黎明和王阿东,以及闻讯而来的众人看得津津有味,啧啧赞叹!甚至不吝送上热烈的掌声!这玩意儿真不多见啊!卢谌的头仰的更高了!
众人只是呵呵笑笑而已,也没有揭穿高人,毕竟别人混口饭吃不容易!这东西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可那傻.B高人估计是以为众人害怕了,或者是表演兴奋过头了,竟然当场要求卢谌赏赐刘晶晶给他做“道侣”!
没等杨凡发火,黎明直接让人换油锅!这是真油锅!然后让几名护教军士兵把他手按进去煮5分钟!少一秒都不行!
最后将手都炸熟了,昏死过去的高人直接丢出帐篷,黎明懒得搭理面色发白的卢谌,也懒得再炫逼格表现一次了,大家都忙得没时间,这大冬天的,你来干啥,想要换啥就直接点!丢给王胖子等人接待后,直接忙其他的事去了。
走的时候,黎明回头鄙视的看了一眼卢谌,让谢平树告诉他:“若有人给你表演“火炭行走”,就让他站上面不动站半柱香!有人给你表演“月下飞升”,你就捅他一刀看看是不是真的飞升了!好好的世家弟子!怎么这么没文化!”
刘晶晶还特意对王胖子说:“他那身裘皮不错!”
王阿东立即点头同意!磨刀霍霍向猪羊!
没多久,卢谌心满意足的走了。理都没理估计已经死在风雪里的高人!
7天后,带着50万斤铜,30万斤铁,20车各式皮毛,3车做好的裘皮大衣(约70件),30万斤木炭,还有冬衣千件,冬被千条,换走了5瓶仙酿,2块手表,2瓶仙雾,2支唇膏,2个带小镜子粉饼盒。
50万斤铜啊!这可不是矿石啊!这时代,铜就是钱!纯钱!此时一枚精致的制钱含铜约3克而已,50万斤纯铜刨去损耗可以制作3500万枚,一枚大概价值后世3毛钱,换算下来差不多1000万人民币!
不行!清河崔氏不能放过!黎明下定决心!
这批铜立马被融掉铸成铜管,将会安置在即将落成的科教大楼:占地近7000平方,地下一层,设计地上两栋副楼,左边3层,右边6层,主楼9层。正对一个大十字路口,右侧后方是设计规划的小湖泊。整楼以钢筋水泥砖混结构,水泥板全用钢筋浇筑,承重墙以青砖。虽然众人无法评估到底能几级抗震之类的,但是赖祯祥拍着胸脯说质量绝对没问题!达到了后世90年代很多城市的9层砖混楼水平。
而科教大楼左边的马路对面,将会修建一座超级宏伟的建筑:科教大殿!按照电脑里面故宫太和殿的样子,结合众人参观过的回忆设计而成,殿前将修建科教大广场,以及“科教纪念碑”。
建筑三大队正在全力开工建设心中的圣殿。刘木德更是不断的安排人去四处采购需要的特殊石料,木材。
科教大楼主楼暂定为以后的科教办公区,副楼为政务中心或者图书馆。至于众人住的地方,早规划好了,以后真正的故安城修建好,沿着一段会成为内河的易河边,一排小别墅才是众人喜欢的房子。
也会有赖祯祥坚持要的四合院,上辈子做梦都想在首都有一套!
地下一层主要两个功能,一是停车场,二是重要物资的保管地。待以后有条件时,考虑做更安全隐蔽的地下设施保管那些会逐渐封存的东西。
众人现在住的小院作为县城少数几个没有被拆除的院子,将会保留下来,但愿以后不是什么景点,还有人坐在前面卖票!
故安第二高楼,另一栋5层高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大楼是以后的科教第一医院,后面还有两栋三层高的楼房作为住院部和教学楼,还有一层地下室。三栋大楼呈U型,绿化后将会是一座花园式医院。李壮青和李道平除了上课,看病以外,几乎随时猫在这里,耐心的期待着。
县城的主干道横贯4个城门,于位于城中心的科教大殿前面形成一个大十字路口。赖祯祥在设计时,十分痛恨后世的交通!一开始想搞个双向8车道宽,被黎明等人赶紧拦住了,好说歹说,咬死一定要双向4车道!不然过几百年后,走个路都堵人!
众人也想过了,估计等冬天过去,大量的四轮马车出现后,确实路面不能太窄,双向的设计很好,但路面太宽也不实用啊!最终商量,派李大彪开车跑了一趟穿越点,就按照那段高速的宽度为单边路面宽度,然后修成双向!
于是就定了下来,这样的主干道为单车道3.5米宽,单边双车道7米,人行道(原高速应急道)宽2.5米。中间隔离带为1米宽,以后会种树和花草进去。这样最终的双向4车道,宽度达到了20米。
名字都取好了,横的叫科教大道,竖的叫蓬莱大道!
连行人过马路的地方都想好了,到时候还得涂斑马线!赖祯祥设计的是天桥,这次众人死活不答应了!您老还是给后人留点施工的念想吧!
其余城市主路,一律为双向车道,宽7米,预留两边各1.5米人行道。最窄的辅路都要求为3米宽,预留1米。当前全为土路夯实,待水泥产量提升再全面硬化。
易河大桥也已经完成了修桥点上游的河流改道和截流工程,正在全力准备修筑桥墩。这条大桥通了,以后去郎山,再也不用开车到上游绕行一段,从一处水势平缓的地方开过去了。所幸是大车,小车就别指望涉水而过了。
看样子还得出台一系列的交通管理办法了,还有行人交通知识培养。不过这些好办,对后世交通管理法背的滚瓜烂熟的彭伟和文三金就能搞定!只需要提交元老会审核修改!
到处是建设中的小楼,到处是忙碌吊物的滑轮组合式简易起重机,还有那些在寒冷的冬天挥汗如雨的人们。
奔跑吧!故安!
;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