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长明灯 一

下载APP

第三十八章 长明灯 一

  

    李思琪老师

    这说到长明灯,这让我想起了我们西北大学考古系唯一的古文女教师--李思琪。

    之前也提到,考古系本身就不是一个轻松的活,无论是从事史前考古、历史考古、还是田园考古。

    在挖掘和采集,加上修复和查阅资料等信息的整合都是一个工作量十分巨大的工程。

    所以对于考古而言专业的考古知识是强大的支撑,然而一个能适应各种考古环境的身体更是不可或缺。

    而考古语言学这种偏语言类的专业,很多人会认为只是纯语言那么简单。

    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只要和“考古”这两字沾上边,就是不简单的事,首先身体力行在所难免。

    有时在一个考古现场的一个坑一待,便是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由于环境的因素,还有女生本身的身体素质等都相对男生弱势。考古本身对于女生来说的难度就比男生要大得多。

    楔形文字出现以后的考古现场,文字无疑是一个最具有区分度的历史凭证。

    而考古语言类的专业,对历史的考究程度比一般的考古工作者要求更加高。

    所以以古文字专长的李思琪出现在我们的考古现场带队,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由于长期从事考古工作,很多时候都不能离开考古现场,原本长发飘逸的李思琪,干脆省去了扎头发的麻烦,特地去剪了短发。

    没想到换了长发披肩,短发的她,却越发显得犀利干练,有一种更加不一样的美。

    因为是考古系语言方面唯一的女老师,而且还是个超级美女,所以她的课自然是座无虚席。

    爱美之心人人有之,集美貌于一身已经难能可贵,若加上满腹的才华自然就是爱慕追逐者不计其数。

    这不,我们这花季过后不久的年轻人,自然是蠢蠢欲动,就连我们宿舍的逃课达人曾广和陈辉都表现得异常积极。

    陈辉同学就曾表示他愿意把所有课都旷掉,来上我们李思琪老师的考古语言课。说实话,作为男生,谁不愿意呢?

    关于长明灯的PPT

    而关于这长明灯的第一次深入地认识就是出自这位集貌美与才华于一身的李思琪老师之手。

    那是进入校园的第一个冬天,北方惯性地下起了大雪,但北方的冬天却丝毫不像南方。

    那种刺进骨头般的痛,想必只是我们南方人的硬伤,因为北方的冬天有南方没有的神器--暖气。

    从外面的飘雪天,进去到带着暖气的教室,就好像进入到暖炉般。一进教师,一眼就看到PPT上大写的标题“长明灯”。

    整个教室的热情都要炸开了,室外的寒冷顷刻消散。这对于当时我们热衷于盗墓笔记的盗粉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兴趣和乐趣。

    对于一个考古语言系年轻女教师,一开始就知道让学生扎好历史的根基。

    与此同时,还能够把繁琐的考古学知识,变得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这人长的好看是一个非常好的优势,然而人长得好看又有才那么她的魅力就显得突出和耀眼了。这也是为什么她的课这么受欢迎。

    我清楚的记得第一张PPT还带着一段音频链接,非常具有磁性的旁白,那声音抑扬顿挫,大致如下:

    盗墓者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千方百计,费尽心思,寻找古墓,偷窃埋藏了千百年的陪藏品。

    古墓往往与世隔绝,里面的宝物历经千百年,才得以保存完好。在这终年不见天日的古墓中,盗墓者通常会自认为里面应该是伸手不见五指。

    可是他们有时却惊恐地发现,在一些古墓的拱顶上,一盏明灯投射着幽幽的光芒。而这样经历千百年而不灭的灯,我们考古学称之为---长明灯。

    佛于长明

    中国本来是禅修佛教之大国。从两汉之间佛教传入XC形成藏传佛教,再到两晋南北朝佛教的飞跃发展,再到宋唐的大势修建庙宇的鼎盛革新。

    佛教之于政治,有如庙宇之于佛灯。对于庙宇佛像从来少不了这长明灯,就连这古代诗词里庙宇的长明灯也是屡见不鲜。

    宋代诗人陆游的《赠僧》

    长明灯下三更雨,旦过寮前万里身。

    正使未能超佛祖,也应小胜市朝人。

    还有《山寺》

    寺门压石危欲崩,槎牙老松挂苍藤。

    风传上方出定磬,雨暗古殿长明灯。

    宿林野鹘惊复起,争栗山童呼不应。

    溪南闻道更幽绝,明日裂布缝行縢。

    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写道: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唐代诗人刘禹锡《谢寺双桧》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明代诗人吴宽《招曹良金饭》

    曹君履忧患,颜色何欣如。

    学道想有得,委命心常舒。

    属以公事至,翛然寄僧居。

    行装止诗卷,一仆身与俱。

    西城隔风雨,遥念夜堂虚。

    自剔长明灯,开函看佛书。

    蹇予负老病,秋至叹归欤。

    坐上无清言,何人能慰予。

    明须就我饭,已摘园中蔬。

    此处不多一一列举。

    这几首诗中可知,长明灯由来已久,都是以佛教有关。

    在《达摩破相论》中提到: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

    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

    也就是说长明灯燃于佛像前,是昼夜长明不熄之灯。又作续明灯、无尽灯、常夜灯、长命灯、常明灯。

    燃灯原为供佛之用,而佛乃获得大觉悟、大解脱者,业已证,得涅槃,其性真常,原无所谓昼夜明闇之别,然为令施者得福,故燃灯供佛之法,宜应昼夜不断,长燃不熄。

    佛教的这种长明灯因为寺庙间有专人守护,及时续加灯油而使灯不灭,这便是佛教意义上的长明。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