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长明灯 二

下载APP

第三十九章 长明灯 二

  

    守岁长明

    考古学所说的长明灯自然是那古墓中的长明灯。我国古墓之所以出现长明灯,与我们几千年来的习俗可谓息息相关。

    自古以来,有一种古老的风俗,就是除夕夜,家家户户所点燃的灯火,一燃上,就不能吹灭,直到油尽、烛终,我们现在的俗话叫“守岁”。

    据说除夕夜,因诸神上天,众鬼出来觅找食物,特别是那些魑(chi)、魍(wang)、魉(liang)之类。

    因这夜每家都有许多糕粿,正好是这些散鬼的美味。可这时,如果吹灭灯火,四处乌漆巴黑,不见天地。

    这些暂时没有诸神束缚的散鬼便会趁机,顺声抓人。尤其是半夜啼哭的小孩和咳嗽不止的老人。

    黑暗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极其恐惧的东西,所以造就了关于黑暗的故事,但事物总是有两面,这恐惧却也让我们多了守岁明灯的特色风俗。

    灯奴

    再说古人有视死如视生的传统,比如人死后的陵墓也对应称作阴宅。

    汉墓对于“厚葬”极其突出。从帝王到下层平民无不热衷。可谓法令不能禁,礼仪不能止。

    而君王或者贵族,尤其重视陵墓。陵墓作为死后的居所,他们也希望像他们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辉煌,因此也就有了陵墓中的长明灯。

    说到长明灯,“灯奴”就不得不提。

    古代怕灯烛失火,就用奴仆管理烛火,名曰“灯奴”。灯奴,生前是给皇家或者贵族在晚上挑灯笼的人。

    因为皇家或者贵族死后也想在阴间重复在人间的生活,所以陵墓里面的设置和生前差不多。

    理所当然,同样的道理,既然生前有人给挑灯,那死后也要有了,只不过这样的灯奴,有的被做成陶塑,有的是金属铸造,也有的残忍的就用活人来殉葬了。

    长信宫灯

    从战国始,青铜灯具就多铸有灯奴形象。灯奴或是家奴,或是宫女,大都是汉家形象,而且多是锦衣华服,而且具有大家风范。

    而很多陵墓中的灯,自然而然就被做成了人形灯盏或者说叫灯奴烛台。

    最有名的就是堪称“中华第一灯”的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汉代青铜鎏金灯具之一,公元前172年铸造。

    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

    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火油

    但与佛教通过续燃来使油灯不灭不同,古墓往往在地下封闭的环境。

    那么我们从中学化学里的常识,知道可燃物燃烧需要两个条件的:

    1.是需要提供氧气

    2.是需要达到物资燃烧的着火点

    那么在封闭的墓室又是怎样让烛灯长明的呢?

    火油是一种特别的油。它的配料千奇百怪,很多配方调制出来的油都可以被称为火油。

    这些不同材质的火油,唯一共同的特征是,胶状的,能流动,而且极其黏稠。

    在有棉芯的情况下,这类火油燃烧得十分缓慢,一般都是在封闭的场合做长明灯或火把的。它们放置很长时间都不会变质,也不会干涸。

    但灯芯燃烧也会造成积累的灯灰灯渣,一旦没有清理就会导致燃烧被阻隔。这对于灯的长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何长明

    那么究竟古人是如何让地下的墓穴长明的呢。?

    显然燃料的无限供应和氧气不断输送还有对于积累的灯灰灯渣的处理,是几个巨大的问题。

    气体灯灰的处理倒也不是一个难事,长信宫灯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灯灰轻,燃烧时向上飘动。大部分与通过灯奴的右手臂飘沉积在宫女的体内。灯体设吸烟管,将烟体导入灯身,由于灯身注水,烟气可溶于水中。

    而灯渣只需要用不断地剥离燃料体就可以了。

    人鱼膏灯

    第二就是燃料,火油这种混合燃料无疑是一种可长久燃烧的好东西。但再怎么好燃烧,对于几百年或者几千年的时间长度,也只能望洋兴叹。

    长信宫灯的造诣已经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但还有一盏确是史书中有记载,能烧千年的灯。至今也未被挖掘的长明灯,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它便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长明灯---秦始皇陵中的人鱼膏灯。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地宫内“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人鱼膏”是指用人鱼熬制成的油膏,放在地宫**照明之用。破解人鱼膏灯长明不灭之谜的关键,在于了解人鱼到底是什么鱼,但是关于古代“人鱼”,史学界观点始终不一。

    历史文献中有诸多记载:《史记集解》中说:“人鱼似站,四脚。”《史记正义》中说:“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异物志》载:“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即鲨鱼),锯材木人。

    因此,有人认为人鱼就是娃娃鱼,但也有人认为,人鱼是鲸鱼。理由是据《太平御览》记载:“始皇冢……燃鲸鱼膏为灯。”于是,有人认为,所谓的人鱼膏,其实是鲸鱼膏。由此推测,秦始皇陵地宫中照明所用的是以鲸鱼脑油制成的蜡烛。

    鲸鱼油制成的蜡烛能长明的原理是什么?据有关资料发现,以鲸鱼脑油制成的蜡烛,能量每小时可燃7.78克,每立方米的鲸鱼脑油可燃五千天,足够保证地宫中“不灭者久之”的需要。

    也有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鲛人与西方神话中的人鱼不同,他们生产的鲛绡,入水不湿,他们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为珍珠。鲛人的油,一旦燃烧将万年不熄。

    郭沫若先生就曾向周总理提议发掘乾陵,但由于秦始皇陵墓之庞大,还有我们政治上经济上的许多问题,周总理批示:不能将好事做完,此可留作后人来完成。

    于是长明灯就依然人鱼膏灯长睡于乾陵!

    氧气可能的蹊跷

    至于燃料是否能燃烧至千百年,真实的情况我们的科学家仍然有待考究。

    开掘坟墓是有一个过程的(特别是历史越悠久的密封坟墓)其中因为缺氧,以及坟墓密封后自身产生的有毒化学空气。

    一般开墓之后的前一段时间是不能进的(很多没经验的盗墓者死在窒息或中毒),要等墓室空气清净才能进。

    这也是为什么考古的时候,通常需要先用大型的抽气和鼓风装置,做空气处理。

    这也说明了墓室内通常是密闭的环境。空气是非常稀少的。所以墓室是很难适合长明灯长久燃烧的环境。

    在这个基础上,很多科学家则作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墓室被打开后,由于空气进入以后,燃烧的条件再次被开启。

    也正因为人们都是在空气清净后才进入到墓穴,所以整个过程存在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足以让原本灭了的灯点亮。

    当人们进入墓室发现灯是燃烧的,结果就误以为是灯一直都是点亮的,于是认为墓灯千百年长明。

    考古的本质

    如果我们不能证明一个事情是对的,那么它就是错的吗?换过来说,如果我们不能证明一个事情是错的,那么它就是对的吗?

    同样的道理,不能证明这个长明灯存在,那么长明灯便不存在吗?不能做出永动机,就能说明世界上永远也不会有永动机吗?

    世界的未解之谜,有很多是不能用科学解释的。而考古这门科学,只是尽可能无限去接近事实,无限地还原事实而已!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