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金陵的自缢案!
这种众筹造船的模式,很快便快速的进化了起来。
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金陵各大船行的账面上,就足足有了上万条船!
这绝对是一个更古未有的数字!
按照这个标准造出来的船,那可都是能远洋出海的海船!
如果账面上的这些船只一齐出海,这偌大的江面,也要走上整整小半个月才能将这些海船给发出去!
不过,这个庞大的数量,也不过仅仅只是存在于账面上罢了。
但凡是稍微有些消息渠道的人都知道。
金陵压根就没有这么多的海船。
甚至连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一,两千条海船都没有!
但时至今日仍旧没有一个人指出这一点!
“六零零”
原因只有一个。
一一因为有利可图!
大明的这些商贾们的手段几乎是一日三变,演变的速度,甚至远远超出了历史上西洋人的演变进程!
这其中固然有汉人文化底蕴导致这些商贾的整体知识水平远远高于西洋商贾的原因。
但更关键的原因则是,大明的这场工业革命来的实在是太快,上层建筑如果演变的稍微慢一点,就会因为跟不上经济基础的变化而被淘汰掉!
造船无论从哪个时代来看,都是一件耗资颇巨的事情。
这样一笔钱,对于那些商贾们来说。
绝对是致命的诱惑。
毕竟经商之人,最重要的就是资金。
很快便有人打上了这笔钱的主意,反正现在整个大明各地的码头造船都需要排队。
这些钱也就只能躺在账上。
这种行为无疑是让孙悟空去守蟠桃园。
不过一开始,跑海的利润确实是高。
这笔银子也就没有太多人关注。
但由于大明出海、跑海的商人激增。
同时高丽、交趾、东夷、占城甚至是琉球都跟着陆续开海的缘故。
整个大明周边的交流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而这样一来。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跑海的利润开始了断崖式的下跌。
一匹苏锦,在大明可以卖五两银子,早先卖往高丽,可以卖到十两甚至是十五两银子的高价。
但是现在随着航运的畅通。
大量的苏锦涌入高丽市场,眼下苏锦在高丽只能卖到六到七两银子。
没办法。
物以稀为贵。
这种利润差的打击对于任何商贾来说都是致命的。
但是商贾们是不可能接受失败。
只要他们还有一息苟延残喘的时机,他们便会绞尽脑汁的让自家的买卖活下去。
因为这里面放着的,是自己的全部身家性命!
就在这场几乎波及了江南大半百姓的出海运动行将就木之际。
这些商贾们最终动起了那些存在自家账上那一大笔银子的主意。
百姓们无外乎就是想要一些分红罢了。
那就先给你们。
你们也甭管这银子是怎么来的。
拿着回去花去吧。
想亲眼看看自家的船也成,码头上那么多呢,我说哪条是你的,哪条就是你的。
今天这条船张三来看,这条船就是张三的,明天李四来看,这条船就是李四的。
也就是因为这样。
这些曾经原本应该倒下的船行,竟然全都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不仅活了下来,甚至这一大笔银子,甚至还将整个江南跑海的泡沫给继续维持了下去。
但再火热的买卖,终有一日也会有逐渐冷清下来的那一天。
随着这些番邦涌入大明的商贾们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跑海这样低风险高收益的模式是不可能长久下去的。
那些造船的订单也就随之逐渐少了下来。
这一少不要紧。
这些早就已经把跑海给做成庞氏骗局的船行们登时便察觉到了压力。
金陵应天府衙
风尘仆仆的夏原吉刚刚从漠北布政使司被调回来任应天府通判........
这里面固然是有朱标的意思,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夏原吉自己处事干练。
交卸了差事的夏原吉还没等喘口气。
一名差役便脚步匆匆的闯进了衙门。
“大人,出大事了。”
夏原吉眉头微蹙,赶忙问道“何事?”
“城内恒通船行的大掌柜钱昶被自家的股东们给逼的在家自缢了!”
“砰!”的一声,夏原吉登时便从椅子上蹿了起来。
“果有此事?”
“千真万确,大人,您还是赶紧过去看看吧。”
夏原吉也没想到,自己刚一到任竟然就碰上了这样的案子。
人命关天,夏原吉没有丝毫的耽搁,便赶到了“案发现场”。
早就已经有捕快详细的勘察过。
就是简单的自缢。
没有任何的悬念。
这种案子倒是好判一些,衙门只需要安抚一下家属即可。
“大人,基本可以确定是自缢了,让弟兄们回去吧?”
夏原吉的眉头却没有丝毫舒展的意思。
因为刚一进门。
夏原吉便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
钱昶的遗孀固然面如土灰,但是从那遗孀的眼睛里,夏原吉看不到分毫的哀伤,甚至可以看到些许的庆幸!
这案子绝没有这么简单!
但是这案子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也找不出任何他杀的痕迹。
“股东......逼死......”
骤然间,夏原吉不由得猛地抬起头。
“钱昶遗孀呢?将她唤进来!”
“诺!”
不多时,一个中年妇人便被唤到了夏原吉的面前。
纵然是人过中年,脸上带着几分憔悴,但眉宇之间仍旧能看出几分贵气。
夏原吉顾不上许多。
死死的盯着钱昶遗孀咬着牙问道
“夫人,请问钱大掌柜留下的账簿,去哪里了?”
那遗孀不由得一愣。
显然没有料到夏原吉竟然会问账簿的下落!
看《支教大明》最新更新章节上9x.com 分享越多,更新越快。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