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黑炭头(上)
06黑炭头(上)
在屈突通的记忆之中,他与李世民相处的日子大部分都是那么愉快,但偶尔也会发生点让他觉得很郁结气闷的事,而这些少有的郁结气闷,居然都跟一个人有关――绰号为“黑炭头”的原定杨军大将尉迟敬德。
屈突通第一次见到尉迟敬德就已经很不喜欢这个“黑炭头”。那是在美良川的伏击战中,这家伙冲上世民勒马而立的小山岗,中途虽然被世民麾下的一员大将秦琼拦阻了一下,但他很快就把秦琼的坐骑都打断了腿,张牙舞爪的直扑向世民。屈突通当时就在世民身边护卫,自然是立即上前拦截,却被他抓住了长槊,竟是仗着天生神力硬生生的把自己的兵器夺去。
虽说屈突通在战场上打滚了大半辈子,并非没有遇到过强悍霸道的敌人,失去兵器之事亦非绝无仅有。但当着世民这元帅的面,竟然一招之间就被这“黑炭头”夺了长槊,这个脸实在是丢得太大了。
那一役之后,他回到营里好几天都坐立不安,甚至睡不安寝,总是不由自主的又想起战场上那羞耻的一幕,懊恼万分。但最感难堪的,是当世民那双乌溜溜、亮晶晶的眼睛望向自己的时候。尽管世民始终没有提过一句他在战场上丢了兵器之事,但他老是觉得世民那双眼睛就像是会说话的那样,每次望着他的时候都似在无声地质问着这件事。
事后回想起来,屈突通也隐隐对自己如此介意这一场“失败”感到奇怪。他绝非如此小气狭隘、丢放不下之人,但为什么偏偏对“黑炭头”……不,关键不在“黑炭头”,而是因为世民在看着。自己与其说是介意“失败”,不如更准确的说,是介意“在世民面前失败”。
但无论他怎么介意,事情已经发生了,他除了为此事窝心了好一段日子之外,就是从此把这“黑炭头”看成眼中钉、肉中刺,一直憋着劲儿就等唐军与定杨军决战之时,他要把这家伙碎尸万断才能稍解心头之恨。(wwW.广告)
两军决战的日子没有到来,但定杨军沿着雀鼠谷撤军、唐军从后急追猛赶的反攻之战倒是终于在武德三年四月十四日这一天降临了。
李世民亲率精骑自充先锋追赶了上去,把大军交给屈突通这稳重可靠的老将统领着从后支援――自从这一役之后,这种安排就成了惯例,一直贯穿至后来的洛阳之战也是这样。只因世民虽然身为主帅,却很喜欢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在前,本来该是由他在大军之后压阵督师的职责,往往就落在了屈突通这副手的身上。
世民统率的是速度奇快的骑兵,三天之间就已经突破了定杨军在雀鼠谷的层层设防,杀到介休城外,把背城而战的定杨军元帅宋金刚杀得大败,把他往更北赶去。世民的行军速度太快,屈突通虽然已经竭尽全力的驱策大军追上前去接应,但粮食之类缁重还是远远地落在后面,以致世民穿行雀鼠谷的三天里,有两天是饿着肚子作战的。到屈突通终于追上世民的脚步之时,已经是五天后的四月十九日中午时分,是在一个叫张难堡的位于介休与太原之间的战略据点里。
屈突通一进入张难堡,就已经从守军口中得到世民昨天傍晚到达这里时饥疲交加至神不守舍的模样,心中自然甚是疼惜。又闻说世民昨晚饱餐之后倒头便睡,直到现在,终于已经醒来。屈突通便连脸也顾不上洗一把,双腿不由自主就直往世民的厢房外跑。
他才走近那位于一个小小的花园之内的厢房,忽见房门一开,一条黑黝黝的汉子抱着一把宝剑走了出来。他定神一看,不由得惊怒交集。原来那条汉子不是别个,正是他恨不能将之千刀万剐的“黑炭头”尉迟敬德!
这敌军的大将,怎么会在张难堡之内?而且怎么就从李世民这元帅的房间里走出来?手里还抱着足可杀人的利器?
屈突通上前喝骂,这“黑炭头”却居然一副威风不弱于当初在美良川时的样子,还口口声声地称说这是世民相赠的宝剑。屈突通更是怒不可竭,转头望向还敞开着大门的房间。
这一望之下,他心里不觉是大大地一跳。只见世民身穿月白单衣,外罩一件袍子,靠在一张柔软的座椅之中闭目养神,发丝湿漉漉的还在往下滴着水珠,一整副刚刚出浴的模样。
“尉迟将军已经归附我军,现下是右一府统军,是以我赠他宝剑作为信物,屈突将军不必多疑。”世民一边说着,一边微微张开眼睛半分,却似仍是疲倦不堪,一言既毕又立即合上了双目。
尉迟敬德一副得意洋洋的派头扬长而去,只看得屈突通更是郁愤难解,禁不住走进房中劝说着世民不可如此信任这“黑炭头”。
世民与他分辩得几句之后,竟是索性翻身上了床继续呼呼大睡。屈突通被撇在一边,恼怒已极,却又发作不得。
他在房里发了一会儿怔,眼前只看到世民那一头湿漉漉的乌发披在身后,随着他熟睡之时的呼吸而微微颤动。他的心思不觉就慢慢从那“黑炭头”身上转移了开去,走近床前,抓着世民的肩头摇晃了几下,道:“元帅,你这样头发未干就睡下,湿气进了头脑里去,以后会落下毛病,一到起风的日子就会头痛的。”
世民“嗯嗯”了几声,却仍是不管不顾的呼呼大睡。
屈突通无奈地摇摇头,嘟哝了一句:“年纪轻轻的时候不注意,以后老了……”他本来想说“以后老了就会落得一身的病痛”,可话未说完,已然顿住。
以后老了……
他忽然感到,无法想象世民老了会是怎样的情景。从认识世民的那天起,在他眼中,世民就总是这么一副青春飞扬、如骄阳般耀目的样子。
世民……也会变老的吗?
看着眼前这披散在世民身后、大概是因为饱含水意而显得越发乌黑泽亮的发丝,屈突通不觉伸手摸了一下自己那垂在鬓边的白发,还是觉得终有一天眼前的如此乌发会变得像自己现在那样花白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
幸好屈突通不知道后世清代之时,有这么一句“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的诗,否则他会更兴感慨――既感慨自己能见白头,大概算不上是名将了;也会隐隐不安,觉得这句话对世民来说是一个不祥之兆,好像预言了他不能长寿似的。只是,名将不见白头,是因为往往战死沙场,世民每每喜好自充先锋,上了战场之后那股不要命的狠劲,也难免会让屈突通油然而兴这样的担忧与不安。
在屈突通这样胡思乱想之际,世民早已又再深深的沉入梦乡,固然听不到他在嘟哝些什么,更不会煞费心神猜度他如此不着边际的思绪。屈突通终于只能是步出房外,把世民的亲兵招来,训斥了他们一顿,道:“元帅太累了要睡觉,但你们也不能就这样由得他去啊?”然后催着他们赶快拿毛巾、小手炉什么的给世民把湿发捂干、烘干。
屈突通与“黑炭头”的第二次“对垒”,就这样因为他的心思转移到世民的乌发上去而不了了之。
第三次的对碰则迟至洛阳之战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九月份才发生。其时划归尉迟敬德管辖的定杨军旧部八千多人接连出现逃兵的情况,屈突通本就对这“黑炭头”抱有很深的疑惑,一直已是牢牢的盯着他会有什么行差踏错。他才一得知定杨军旧部中出现逃兵的苗头,马上就向李世民这元帅作了汇报,并极力的强调尉迟敬德在此事中必定有失职,甚至很可能他本人就在助长、鼓动着这种势头,为的是趁着唐军与郑军作战正在要紧关头之时拖唐军一把后腿,以报复唐军在河东之战覆灭了他的旧主定杨天子刘武周的仇恨。
屈突通始终不相信尉迟敬德会是真心诚意地投降唐军,执着地认定他只是假装归顺、其实是潜伏在唐军内部,伺机展开报复。所以,当他那天三更半夜之际被行台尚书殷开山叫醒,说有人往他房间投掷了告密信,声称尉迟敬德不忿白天时分被李世民以逃兵之事训斥、今夜将乘黑逃亡之时,他马上就对信中的内容毫无怀疑,立即与殷开山一起率领大批兵士冲进尉迟敬德的房间之内,把他抓捕了起来。
屈突通手头上有这样的告密信,抓捕尉迟敬德之前又查看了与他一同投降过来的副手寻相的房间,发现寻相早已逃遁,尉迟敬德的房里床下还搜出了细软包裹。如此有力的证据在手,屈突通对尉迟敬德的恩将仇报感到气愤之余,暗暗却又有着几分的得意――自己对这“黑炭头”的猜疑果然是对的,并不是因为美良川那一役而怀恨在心才扭曲了自己的判断力。
后记:
1、这一章很多剧情与《相敬以德》里相关,请各位读者记不起来的话,就去那里复习重温吧~~~~
2、“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句诗很可惜是后来才有的,无法让屈突通直接地联想到它而大发感慨,幸好这世上有“虚拟式”这种东东(最近学多种外语学到满脑子语法飞舞的迪迪~~~~~),还是如偶所愿地让屈突通在想象之中发了一番感慨,随之也让偶自己发了一番感慨――中文就是好,何用搞什么欧洲语言那样复杂的虚拟式语法变化,不也照样能表达类似的意思么?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