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军功

下载APP

22 军功

军功

    

    李孝恭听着李元吉的讥讽之言,面子上虽是不便表示任何的异议,心里却仍是禁不住暗自的嘀咕,想:“也不尽然吧……”

    

    确实并不尽然。[]孝恭马上想到的,是武德五年四月李世民在洺水一役击溃了刘黑闼的第一次叛乱、又领着杜伏威从江淮返京之后的事情。世民才一离开战场,好像只是转瞬之间,汉东军又再死灰复燃,留在战场的元吉抗敌不力,唐军又是节节败退,连淮阳王李道玄都战死于下博,身为洺州总管的庐江王李瑗惊慌之下竟是弃城西逃,致使刘黑闼轻而易举地就收复了原来夏国的全部故土。

    

    当此战局纷乱之际,朝中国内,无人不认为皇帝李渊将再次委兵权于世民。不料,自大唐立国以来一向居中不动、甚少统率大军正面作战的太子李建成却突然半路杀出,破天荒主动向皇帝请缨出战,而皇帝也居然允可了。虽然后来的战事发展之顺利表明,这时的刘黑闼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二度东山再起不过是形如人之将死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所谓“杀鸡焉用牛刀”,唐室不必动用世民这把最锋锐的利剑,也是情理之中。但代替他出征的,却毕竟是名义上比他更重要的一国储君,那可是未来皇帝的“御驾亲征”,这岂不是把刘黑闼更加抬举了吗?这背后所含意着的朝廷之内兄弟争权的波谲浪诡,就算是远离京师、身在荆州的李孝恭也深有耐人寻味之感。

    

    想到此处,李孝恭悚然一惊,脑中忽的闪过一个念头:建成在这个时候提起江淮的战事,元吉又如此识趣地乘机抱怨起皇帝总是把兵权委于世民,莫非……建成又要再尝上回顺顺利利就灭平了刘黑闼的汉东军的胜利滋味,并且要顺便在江淮一地建功立望?

    

    确实,由于中原腹地基本上都是由世民一力平定,他在地方上的势力与威望之高,不要说建成这个罕有踏足的太子难望其背,甚至隐隐然有凌驾于皇帝之势。建成自请出战刘黑闼,除了为的是建立军功,还想借在地方上作战之机于山东这世民未及染指之处树立自己的声望与势力。可惜的是,山东历经战乱,当地的势力已是七零八落,建成经营该处的所得到的成果,似乎只是拉拢到了归降唐室之前自称幽州总管的罗艺。

    

    然而罗艺其实并非山东当地的势力,而是当年前隋炀帝发兵征高丽之时遣他到怀远驻防,保护这个隋军攻伐高丽的前线补给驻点,后隋室失势,天下大乱,他一支孤军就此被迫滞留在这异乡之地。罗艺这样的身世,对于大唐太子的拉拢,自然是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就应承下来,果然入朝之后就被皇帝厚封为左翊卫大将军、更赐姓李。他甚至不惜故意羞辱世民派去他营中办事的部属,以此表明自己倾向建成的姿态。

    

    但除此之外……,似乎建成在山东一地,就所获不多了。

    

    是不是正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他想再次领兵平定江淮,以便把这一支更为精锐的江淮军收为己用?

    

    李孝恭心念电转,瞬息之间已从建成、元吉二人短短的一句对话之中推想出如许之多的弦外之音来。

    

    可是,当他猜想到这一点时,他心中禁不住是暗暗一笑:建成也把江淮军想得太简单了。当年先经世民于洺水一役强挫主力的汉东军,在与建成接战之时已是风雨飘摇、残破不堪,于隆冬之际短衣缺食,自然可以由得建成从从容容地以摧枯拉朽之势扫平。这江淮军却是大不相同!先是这支军队是杜伏威苦心经营多年而建立起来,军中尽是勇兵悍卒;次之是统领他们的可是诡计多端、能兵善战的辅公祐,此人连杜伏威都深知非他亲自坐镇不能压服之辈,其能耐可想而知。

    

    虽然建成有参与过从太原进军长安的战事,但那时隋军心志涣散,那一路上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经历过什么硬仗。这样一个长年囿于京师的太子,真的能打得过江淮军那样的虎狼之师吗?建成……又会是如此高估了自己、看轻了敌人的人么?按理说,他虽然在军事上不是世民那样的天纵奇才,但眼光总不至于是太差的吧……

    

    孝恭这边厢在脑中盘旋着无数的念头,那边厢建成又已开口接过元吉的话,道:“四弟,你这话可就说得不对了。江南一地,父皇可不就都委给了孝恭去平定的么?我朝之内,有谁不知道,除了二弟军功最盛之外,孝恭善战之名是仅居其后的?”

    

    李孝恭闻言连忙谦道:“殿下过誉了,臣这点微末小功如何可与秦王相提并论?再说,臣征战江南畅行无阻,其实全赖行军长史李靖辅助,这一点圣上也是深知的。当初圣上命我等攻灭萧铣,圣旨之内就明确说了‘三军之任,一以委靖’,是以臣万事都先与李靖相商之后再行定夺,江南之得平,说是臣的功劳,其实是李靖的功劳才对。”

    

    却听得元吉“嗤”的一下笑了出来,道:“孝恭哥,大哥才那样轻轻地夸奖你一句,你用不着就这么急急忙忙的赶着为自己撇清吧?这是功劳,又不是罪过,莫非你还真的觉得自己会像那人一样,能到达功高震主的境地吗?”

    

    虽然早就知道元吉为人粗鲁无文,往往说话不留情面,三言两语之间就会把官场上那一套冠冕堂皇的薄纱全数撕扯下来,但猛然被他这样一下子说破自己心底最忌惮之事,李孝恭一时之间还是禁不住羞恼交加、惊惶交杂。他满脸涨得通红,冷汗浃背,浑身止不住的一阵阵的颤抖,结结巴巴的道:“不,不……臣……臣只是……实事求是而已……”

    

    建成忙打圆场道:“四弟,你不要为难孝恭这老实人。他是天性谦退之人,哪会像有些人那样有点功劳在身就骄矜自得、目空一切?难得他这样如实相告,丝毫不掩下属的功劳,这样的品行,可是比他平定江南的军功更为难能可贵的啊。”

    

    李孝恭双手合抱,高举于顶,向着建成深深一揖,道:“太子能如此体谅臣下之心,那才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仁厚君子之风!”他一边说着,一边却是偷偷地以衣袖拂过额头,拭去了一额的冷汗。

    

    建成微笑道:“孝恭你不必多礼,更不必多心。其实,我提起你平定江南的功劳,想的正是这江淮一地的叛乱,或许最适合前去平定的,是孝恭你啊。”

    

    李孝恭正把高举的双手放下,才落到一半的时候听见建成说出最后一句,不觉一愣,双手凝在半空,一时竟是失神了。

    

    原来……建成打的是这么一个主意!

    

    转念之间,李孝恭这才真正想明白了建成的用意。他毕竟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兵凶战危,战争之事是容不得半点儿戏轻率的。连淮阳王李道玄这样曾跟随在世民身边征战多时、自身也是勇悍善战之人,都因一时轻敌不慎而致战死沙场。刀锋无情,箭镞无眼,又哪里会认得你是贵潢皇室还是一介小兵?建成自然不会在没有十足把握取胜的情况下,轻易的就把这场硬仗揽到自己身上去。否则一个不小心,不用世民费尽心思跟这太子大哥相争,敌军的一支冷箭就帮了他的大忙,给他解决了这个夺嫡路上最大的障碍了。

    

    但这场仗建成显然也不想让世民去打,元吉看起来又是个只能做做副手、不能真的独当一面统率大军的人。那么除此之外最现成的选择,当然就是自己这个用他的话来说,是“我朝之内,除了二弟军功最盛之外,善战之名仅居其后的”人了。不管平定江南的功劳其实是属于自己还是辅助自己的李靖,总之只要自己出战,顺理成章自然会带上李靖在侧,以江淮军的作战风格与能力都与江南军甚为相近而论,能平定江南的自己或由李靖辅助的自己,必定也能平定这次的叛乱。

    

    原来……他把我邀来东宫,为的是这个……

    

    建成其实是个聪明人,我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把他想得太简单了啊……

    

    李孝恭心下暗暗感叹着,也慢慢从一时的失神之中清醒过来,凝在半空的手放下,随之垂首以一如既往的谦逊之态说道:“太子对臣实在是过誉了。臣为荆州总管,与江淮相距不远,若圣上颁下旨意,命臣就近平乱,臣自当遵从。”他巧妙地只是说如果皇帝有令自己就会遵从,绝口不提是否接受建成以太子之身与他作如此的商议,日后即使今天的私谈传到皇帝耳中,自己也大有回旋的余地。

    

    建成自然是听明白了他的话中之话,脸上泛起欢喜的笑意,道:“既然如此,那待这正月的庆典一过,父皇闲得下心来考虑江淮的战事之时,我就向父皇举荐你统兵前往平叛吧。”

    

    孝恭一边低头称谢,一边心里禁不住又转过一念:自己若是这样因建成的举荐而得到这次平定江淮、再立军功的机会,世民……会不会觉得自己抢了他的功劳,更会不会觉得……自己已是建成的人——就如那罗艺一般?

    

    想到此处,他仿佛已感到世民那一双清洌如电的眸子正从后背紧盯着自己,不觉轻轻地打了个寒颤……

    

    后记:

    

    1、这一章全是在转朝廷之内的勾心斗角,诺诺之流估计会看到头晕脑胀,大叫“投降”了吧~~~~这才是权力斗争啊,豆子大的脑子不要说想出来,连理解都困难啊~~~~

    

    2、这章通过李孝恭的心思对建成大哥的智商一抑一扬,也让大家见识一下大哥的脑子吧~~~(以往写得最多的当然是世民的脑子,元吉的脑子也不错,可大哥的脑子就真是首度写及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