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
苏明林走了,丝毫没影响到剧组的节奏,只是周围的气氛稍微有点变化。苏明林确实很会活跃气氛,之前有他在剧组,这个小团体就多了几分鲜活的气息,没多强烈,但始终存在。
一下子少了这么一个人,大家还真有点不太习惯,闲下来的时候不知道该往谁的身边聚拢。以前爱凑到一起八卦聊天的人,三三两两散开,到处都是人。
有稍微熟悉一点的人问程希嵘:“林哥去哪儿了呀?”
程希嵘高深莫测地笑,随口应道:“去赚大钱了。”
往下,那人也没再多问,程希嵘有点失望。本来还想着,她随便问一句,自己就回答“等着在电视里看到他吧”,潇洒,又不乏神秘,还能给人营造一个期待,提前宣传造势。多棒!
可惜人家没问。
大概是因为程希嵘在剧组的话不多,不怎么爱搭理人,看起来总有点冷漠淡然,不太好相处。再加上他确实是个戏疯子,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他比傅洲还较真,揪着一点细节一遍一遍地试,能把那些新人演员给折磨到崩溃大哭。
偏偏他还没多少耐性,压着脾气讲下去,一次两次还行,但次数多了,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忍不住了,要爆发一次。
开机到现在,他已经骂哭了好几个女孩子了。那些男生心态要硬一些,但也被他讲得红了几次眼眶,转身躲在卫生间好久没出来。
这种性格,也难怪别人不跟他多讲话。能主动来问他一句,也是为了打听苏明林的下落,豁出去了——全看在苏明林的面子上。
之前苏明林还在的时候,也劝过程希嵘,婉转地告诉他这样不行,容易伤到别人,更容易树敌。
程希嵘秉着“我出钱我就是老大”的原则,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可担心的,反问:“我花钱请他们来拍戏,他们把戏演成那个样子,还有脸哭?要哭也应该是为了羞愧而哭吧?”
苏明林没办法和他交流这个问题,只能再直接一点,明言道:“不是这么个理。是你的高度在这里,头顶,他们的高度在这里,膝盖。但是一般的水平在哪里呢,腹部。也就是说,他们其实并不是很差,只是跟你这种逆天的存在比起来,差距有点大。”
程希嵘惊呆了:“膝盖到腹部,这么大一段距离,你跟我说不太差?这都差到姥姥家了好吗?!”
苏明林:“……但是人是需要鼓励的。他们确实在进步,这就很好了啊,就应该鼓励!”
程希嵘冷笑:“膝盖爬到大腿上,好大的进步哦!要不要给他们鼓鼓掌?放个鞭炮庆祝一下,说我们组的演员终于能控制肢体动作了!”
这不是埋汰人呢吗……
于是,这个问题就彻底搁置了。苏明林终于明白为什么他师哥从头到尾都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根本劝不动。说再多都没有用,程希嵘在这件事上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区别于大众,并且无法改变。
只能继续看着程希嵘发飙。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程希嵘自己的演技确实震撼,无论是表现力还是感染力,都是难得一见的充沛,张力十足,彻底融入了角色。
不光苏明林有这种感触,在剧组看过程希嵘现场表演的人,都是服的。
第一场爆发戏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围观,一方面是好奇,另一方面,也有些“瞧好戏”的心态。平时程希嵘在剧组说一不二,他说不能过的戏,傅洲都听他的,让所有部门配合再来一次,陪着他去磨细节。
换到程希嵘来演这么一场重头戏,是全剧的一个小**,也是重大转折。也是主角情感最激烈、最矛盾的一场戏,要卡在一个微妙的边缘,很难把握。
剧组的人想着“看你自己能有多大的能耐”,放下手上的事情,站在摄像机背后观看。
一条过,傅洲喊了“cut”之后,片场保持了很久的沉默。
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沉浸在那场戏的气氛之中,被浓烈炙热的感情给扼住喉咙,连呼吸都放得很轻很轻。压抑笼罩了整个片场,看戏的人久久无法释怀,出不了戏。
最后是程希嵘嘶吼太过,再次犯了气喘,才惊醒众人,打破了那个沉闷的氛围。
但程希嵘的表现,一见难忘,彻底刻在了所有人的记忆中,也烙在了这些人的心头。
往后程希嵘再骂人,那些人倒也心悦诚服,垂着头认真听起来——骂人的人确实有骂人的资格。聪明点的还会想,被他骂了倒是好事,说明自己正在靠近他的标准,在学习他的那些经验。
毕竟是堪称逆天的演技,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技能。不说完全习得,能掌握个一星半点,就足够自己用了!
不过大家还是觉得程希嵘脾气不好,明明有更温和的解决方式,就算是用平常的口气提出来,难道还会有人不当回事吗?
大家肯定是会听的呀!
只要解决了问题不就好了吗?为什么一定要大动肝火,非要用这么粗暴的方式来解决?
得不偿失,是不是?
苏明林听了之后,再次委婉地转达给程希嵘,希望他能听取群众的意见。当然,苏明林先把大家夸程希嵘的那些话给着重重复了一遍,传达了大家的敬佩和崇拜之情,意图让程希嵘在这份虚荣和满足感之中,能顺从一些。
失败。
程希嵘很认真地问了一句:“要不要让他们先感受一下我以前的风格?”
很平静的一句话,单苏明林愣是从中间听出来了威胁的意思,瞬间冒了一后背的冷汗,汗毛都倒竖了起来。
苏明林拼命摇头,回去就交代剧组的新人:“小老板发火的时候,你们就应着吧,别想其他的了。唉,你们不知道,他现在这样已经好多了。以前……以前就不提了,想想就可怕。”
众人被安抚下来,老老实实拍戏,安安静静听骂。
只是没了苏明林在中间传话,有些想法就没办法让小老板知道了。可惜。
戏还在拍,时间久了,剧组步入正轨,各个人的性格、脾气都显露出来。
剧组的人才发现,原来苏明林没有夸大其词,傅导真得是个很严格的工作狂。在一遍又一遍的ng中,大家终于看明白了,他对这部剧的要求完全超出了平均水准,根本不像是个新导演。
当然,“不像新导演”还体现在他对镜头语言的触觉之中,完全没有新人导演的生涩,也少有教科书上的标准套路,不在那些条条框框之内。
一块石子飞出去的弧线,一朵花盛开的过程是什么样子,雨滴在半空中撞到红砖青瓦迸溅出的碎星……
傅洲的镜头,就是类似于这样的语言,是随机的,偶然触发,之后随性发展下去,
会有怎么样的结局?石子落到了什么地方?花会不会随风摇曳?雨滴下有没有小沙弥?不知道,没办法预测。在那一刻到来之前,没人知道结局。
没有规律,或者说是,他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体系,外人看不明白其中的规则,只有他自己能读懂其中的变化内核。
这让人眼花缭乱,流连在其中,不思返。
(本章完)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