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大邺朝政

下载APP

第二十三章:大邺朝政

  

    云州,天都。

    一如既往,这个时辰是上早朝的时候,金龙殿内,皇帝韩仁泽坐在龙椅之上,殿下百官齐聚。

    平日里每到这个时候,金龙殿内都是一片争吵之声,今日却反常的静可闻针。现在朝廷之中分成了两派,一派以丞相郭天华为首,一派以太师苏玉承为首,两派平日里为了一点鸡毛蒜皮之事都可以吵得不可开交,今日两派首脑都不做声,皇帝坐在龙椅上一脸怒气,殿内的气氛有些压抑。

    幽州全境失守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天都,刚过了几天清静日子的韩仁泽勃然大怒,他要借着早朝大发雷霆。

    百官噤若寒蝉,他们都知道皇帝正在气头上,谁都不想先去触这个霉头。而韩仁泽看着底下这些平日里巧舌如簧的爱卿们在这种时候装起了哑巴,气更是不打一处来。

    “怎么了?都哑巴了?平时不都挺爱说的吗?这时候都装哑巴了?”韩仁泽的声音在这恢弘的宫殿内回响着,“平日里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能吵上几天,现在人家欺进家门了,反倒哑巴了,爱卿们,你们的治国方略呢?你们的退敌之策呢?你们的满腹经纶呢?朕要你们来有何用?一群废物,废物!”韩仁泽气得将旁边一个价值连城的瓷瓶摔了下去,瓷瓶坠在地下,随着一声清脆,碎片激射开来,散落了一地。

    众官惊慌,齐齐跪了下去。韩仁泽气得喘着粗气,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他又恢复了一国之君的风度,他带着与生俱来的威严说道:“太师,一开始你是怎么和朕作保证的?”

    太师苏玉承脸都不敢抬起来,他说道:“回陛下,微臣说,大将军领十万精兵,必能收复幽州。”

    “现在呢?”韩仁泽逼问。

    “现在幽州已失,但是陛下,大将军还有数万精兵在手,现在大雪已降,胜负还难见分晓。”

    “陛下!”苏玉承话音刚落,郭天华便叫道。

    “郭爱卿有话便讲。”

    “据臣所知,杨大将军在太明一败,只带着不到万人逃回玉岭关,现在胡人步步紧逼,杨大将军正准备放弃玉岭关,让胡人不费吹灰之力进入纪州。”

    “太师,丞相所说可是真的?”

    苏玉承呵呵笑了几声,很淡定的问道:“丞相未在前线,这种揣摩之话可有根据?”

    “微臣早说过,杨大将军并无领军之能,从太明一败更是验证了微臣的预料,只是太师力荐,微臣也不好拂了太师的报国之心,只是陛下明鉴,幽州已失,胡人向南虎视纪州,纪并两州之后就是云州,微臣只是担心大将军能不能阻挡胡人的兵锋,护天都周全。”郭天华说的一番正气,一副为国着想的样子。

    一听郭天华分析,仿佛天都已经岌岌可危,韩仁泽一下子紧张了起来,但是他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

    “大将军的能力有目共睹,大将军一入幽州便连夺十数城,杀得胡人节节败退,此等战绩岂是一般庸人能办到的?陛下,微臣相信,大将军绝对有能力将胡人赶回他们的大草原。”苏玉承为杨邦辩护,杨邦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郭天华掌控着兵部,在军队中的控制力他一直处于弱势状态,直到胡人入侵,他将杨邦扶上位之后情况才有所改观,他绝不允许杨邦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倒下去。

    只是郭天华也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杨邦倒了对他百利而无一害,只见他接着苏玉承的话说道:“陛下,据微臣所知,杨大将军夺下的都是空城,此举是胡人为了引我大军深入,就算是三岁小孩都能看出其中有诈,但大将军好大喜功,孤军深入,中有了胡人的奸计,才有太明一败。”郭天华这么说是把杨邦贬的连三岁小孩都不如。

    韩仁泽看向苏玉承,想听他的说辞,只见苏玉承不紧不慢的说道:“臣知道的与丞相所说大有差异,大将军于幽州连下十余城,正要扩大战果,谁知后勤补给却没有跟上,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中缺粮,导致军心不稳,这才有太明一败。”

    百官听着两个手握大权的人在对弈,完全不敢吱声,但是高手过招总会殃及池鱼,苏玉承所说的军队后勤补给,恰恰就是郭天华掌控的兵部所管,这一下,火烧到了兵部头上。

    兵部尚书陆云一听便慌了神,他赶紧喊冤:“陛下,冤枉啊,微臣一直为大邺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懈怠,太师所言实属子虚乌有,微臣冤枉啊!”

    “陛下,臣想问太师一个问题,大将军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因何断了补给?”兵部是郭天华的一大手腕,苏玉承向兵部下手,他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自是因为那群乱民。”苏玉承有点不情愿的回答道,他好像已经掉到了郭天华的套里面,只见郭天华继续说道:“既然是乱民所为,那关兵部尚书何事,一直以来军队补给的护送力度一直很低,也从未发生过有人敢劫军粮的事例,幽州的乱民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对军粮下手,这是微臣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也正是微臣特别想问太师的事情,这乱民从何而来?他们的胆量从何而来?”

    幽州爆发饥荒,朝廷拨下赈灾款项,而负责人正是苏玉承,为了此事,郭天华还生了好一阵子的气,这其中有多少油水可捞就不用多说了,事实证明,苏玉承是吃的一嘴油腻,最后能到饥民手中的赈灾粮寥寥无几,幽州饥民没有粮,为了活命只能铤而走险哄抢军粮,抢了一次之后他们发现军粮比去打劫还容易,所以他们就开始聚集起来,见到军粮就抢,致使幽州的军队补给线一直处于瘫痪状态。

    “兵部尚书办事不利,难道丞相还要为他开脱不成?”苏玉承心知自己在难民一事上理亏,而且他们为难民一事已经争论了好些天,他不愿意再扯到这上面来。

    但是这条辫子,郭天华是不准备轻易放弃的,他说道:“此为难民之祸,兵部尚书何罪之有?还有,太师大人为何不回答我的问题,这乱民从何而来?”

    “一群逆贼乱民,这是蓄谋已久的叛乱。”

    “太师见过叛乱的逆贼是只顾着吃的?”

    “丞相如此一说,是知道这些乱民从何而来?”

    “这个,只需要查查户部的账目就知道了。”

    “那丞相怎么不去查查?”

    殿内两个人越说越快,越说火药味越浓,户部是苏玉承的手腕,所以他才能那么舒服的将数额庞大的赈灾款项收入囊中,韩仁泽知道他们的小九九,但是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这个人没什么治国才能,对大邺的百姓更是没有一丝怜悯,但是他却深谙帝王心术,他在朝政之上讲究两派制衡,所以才有苏郭之争,如今朝廷这个场面,可以说,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帝王心术。

    苏玉承和郭天华已经吵得差不多了,乱民这个词韩仁泽也听得烦了,他一声喝止了二人的争吵,大殿又静了下去。

    “胡人在步步紧逼,你们还有心思在这吵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以为朕不说,你们干的那些事情朕就不知道,朕是对你们仁慈,你们懂吗?”

    “臣有罪!”百官齐声道。

    “幽州已失,朕决不允许蛮子的脚再踏进我纪州之土,传朕旨意,告诉杨邦,要是他守不住玉岭关,就不用活着回来见朕了。”

    皇帝这句话,很快就会传到杨邦耳中。

    幽州,太明县附近。

    太明县一败,大邺伏尸数万,方圆数百里,大邺军人的尸体随处可见,虽说是下雪的天气,但不少尸体已经开始发出阵阵的恶臭,幽州难民如潮,无粮果腹,但是山间的野狗却因遍地的尸体吃得膘肥体壮。

    从太明往纪州的官道上,一群黑压压的难民正慢悠悠的走在雪中,他们衣着单薄,多是一些粗布衫子,他们的眼中无神浑浊,仿佛是行尸走肉一般。

    幽州境内被胡人一番劫掠,他们能吃的都吃了,现在又碰上了下雪,雪上加霜,这种状况下去,说不定不久就会有人开始人吃人。

    他们听说,南边有粮,待在幽州内是死路一条,往南走才有一丝希望。

    难民的队伍望不到头,不时会有一个人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在这冰天雪地里一倒就是被宣判了死亡。

    难民中间,数十个并不起眼的大汉混迹在难民中间,他们都用粗布裹着头,旁人根本看不清他们的容貌,但是他们步伐稳健,和旁边的难民有很大区别,只是周围的人已经性命难保,没有人有心思去关注他们。

    这几十个大汉便是从山口死里逃生的林渠一干人,他们出了山口,不敢再骑马,他们兜兜转转转了几个圈,然后换上了路边死人的衣服,混在难民队伍中,以期能混到纪州去。

    林渠山口一战身上被砍了十几刀,触目惊心,不过好在都不是致命伤,他幸运的捡回了一条小命。

    徘徊在太明几天还是没有走出去,这些难民走得太慢了,照这个速度走下去,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到纪州。

    林渠低着头走着,前面却突然躁动起来,他抬起头,看见前面一队胡人拦住了难民的去路,前面躁动越来越大,不少难民开始往回挤,突然前面有人喊了一声:“杀人啦!”

    紧接着,难民队伍开始沸腾了起来,前面的人拼命往回挤,不断有人喊‘杀人啦!’,不明所以的人也跟着混乱了起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